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
美國,作為全球公認的發達國家,長期以來都是很多中國游客心中的“遠方標桿”——好萊塢電影里的摩天大樓、美劇里的精致街區、網絡上流傳的“美式自由”,讓無數人在出發前充滿美好幻想。可奇怪的是,越來越多中國游客親身踏足美國后,卻紛紛表示“落差太大”、“很失望”。這份“想象與現實的割裂”,到底藏著哪些原因?
![]()
1、城市面貌:除了CBD,竟像“中國小縣城”?
很多中國游客對美國的第一印象,或許都來自紐約曼哈頓、洛杉磯Downtown這些頂尖CBD——玻璃幕墻的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燈火輝煌的街道充滿都市感。可一旦走出這些核心區域,畫風就徹底變了:美國大多數城市的建筑都以低矮的house(獨棟住宅)或兩層小樓為主,墻面斑駁、屋頂陳舊,甚至有些街道的路面都坑坑洼洼,沒有想象中“發達國家”的精致感。
![]()
有中國游客調侃:“除了少數幾個市中心,美國很多地方看起來還不如中國的縣城規整。”要知道,中國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飛快,哪怕是三四線城市,也有寬闊的馬路、嶄新的樓房和規整的綠化,這種“基建差距”,讓習慣了國內整潔市容的中國游客,剛到美國就感受到強烈的心理落差。
![]()
2、街道環境:涂鴉、垃圾與流浪漢,安全感驟降
更讓中國游客失望的是美國的街道環境。在很多城市的非核心區域,墻上隨處可見亂七八糟的涂鴉——有的是無意義的線條,有的是晦澀的文字,原本干凈的墻面被涂得面目全非;路邊的垃圾桶常常塞滿垃圾,甚至有廢棄的包裝袋、飲料瓶散落在人行道上,散發著異味。
![]()
最讓人沒有安全感的,還有隨處可見的流浪漢。他們或蜷縮在地鐵站入口,或躺在公園的長椅上,有的甚至會在街頭游蕩、乞討,尤其是在舊金山、洛杉磯等城市的部分區域,這種場景格外常見。有游客分享:“白天走在僻靜的小巷里都覺得心慌,晚上更是不敢出門,生怕遇到危險,這和想象中‘安全、有序’的美國完全不一樣。”
![]()
3、公共交通:落后又隨意,游客直呼“不省心”
美國人“人人有車”的生活方式,也導致了公共交通的“落后”,這讓習慣了國內便捷出行的中國游客很不適應。哪怕是紐約、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地鐵線路也遠不如北京、上海密集,很多景點之間需要換乘多次,甚至要搭配公交才能到達。
![]()
更讓人吐槽的是地鐵站的環境:沒有寬敞明亮的大廳,站臺狹窄又昏暗,墻壁上滿是劃痕和污漬,軌道旁還堆積著灰塵;配套設施也很老舊,電梯經常故障,無障礙設施更是不完善。還有讓游客擔心的是“無安檢”政策——進入地鐵站不用過安檢,任何人都能隨意進出,難怪有中國游客表示:“每次進地鐵站都提心吊膽,總擔心會有危險,不像國內安檢嚴格,讓人踏實。”
![]()
4、手機信號:地下直接“失聯”,遇事手足無措
在通信發達的今天,美國的手機信號也讓中國游客大跌眼鏡。很多游客發現,只要進入地下通道、隧道,手機就會直接沒信號;地鐵里更是“重災區”,不管是哪家運營商,在地鐵行駛過程中基本都是“無服務”狀態。
![]()
“萬一在地鐵里遇到緊急情況,想打電話求助都打不通,真的會手足無措。”有中國游客吐槽道。要知道,中國的地鐵、地下通道基本都實現了信號全覆蓋,哪怕在偏遠地區,手機通信也能保障,這種“通信差距”,也讓美國的“發達形象”在游客心中打了折扣。
![]()
其實,中國游客對美國的“失望”,本質上是“認知偏差”與“生活習慣差異”共同導致的:我們習慣了國內“集中力量辦大事”帶來的基建優勢、整潔市容和便捷服務,而美國的發展模式更注重“個體自由”,在公共設施、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標準,和中國有很大不同。加上好萊塢電影、網絡信息的“美化”,讓大家對美國形成了過高的期待,親身經歷后自然會覺得落差巨大。對此,你還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