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頭市青山區你總能看到一個個身穿藍馬甲的“工作人員”穿梭在小區的各個角落,從衛生清理到上門入戶,從隱患排查到鄰里調解,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出現,用腳步丈量著社區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解決著居民的每一個難題,讓原本瑣碎的社區事務變得井井有條,也讓鄰里關系在一次次的互助中變得更加和睦溫暖,他們就是“小巷管家”。
說起“小巷管家”,青山區的居民們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家住富強路街道富饒社區的王阿姨至今記得,去年冬天自家暖氣不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系了“小巷管家”李姐,不到半小時李姐就帶著維修師傅上門,一邊協調解決問題,一邊陪著她聊天緩解焦慮,直到暖氣片重新熱起來才離開。這樣的場景在青山區的各個街巷每天都在上演,他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讓“有事找管家”成了街坊鄰里間最安心的口頭禪。
![]()
富強路街道為“小巷管家”開展培訓
從被動服務到主動參與,青山區社區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模式不斷探索與發展。2021年,富強路街道聚焦轄區安全隱患多、環境衛生清理難度大等突出問題,在青山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探索開展黨建項目,率先成立“小巷管家”志愿服務隊,按照“一巷一管家”原則,發布招募令,招募熱心公益事業、政治立場堅定、能力強、精力足的黨員、退休干部、居民代表等擔任“小巷管家”,通過認領街巷,確定“責任區”,頒發聘任證書,配發藍色馬甲、工作背包,佩戴胸牌等開啟了他們的志愿服務。
![]()
“小巷管家”積極參與社區清理花壇志愿服務活動
成立至今的4年時間里,“小巷管家”們探索總結出了“六字工作法”,形成了“三串門”的工作準則,通過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環境整治、文明勸導、窗簾行動、矛盾調節等志愿服務2000余次,覆蓋居民30000余人次,成為居民們的“心上人”,以“小巷管家”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窗》榮獲第三屆全國巾幗志愿服務微電影大賽十佳優秀作品、第一屆全區巾幗志愿服務微電影大賽“最佳微電影作品”。
為更好地發揮“小巷管家”作用,規范和促進志愿服務活動,保證志愿者隊伍活力,富強路街道黨工委制定《“小巷管家”退出機制》《“小巷管家”積分兌換工作方案》,通過實施動態管理模式,明確志愿積分兌換標準,開展最美“小巷管家“評選活動,讓“小巷管家”持續為基層治理貢獻力量。
“我覺得‘小巷管家’只招募黨員不合理,我們有很多好姐妹也想為社區做貢獻,雖然我們不是黨員,但是我們也想為社區盡一份力。”富強路街道富饒社區趙擎鈞書記在一次交流活動中收到了這樣的訴求,富強路街道黨工委對此高度重視,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決定打破身份限制,將“小巷管家”的招募范圍擴大到社區全體居民,只要是熱心公益、責任心強、身體健康且有時間精力參與志愿服務的居民,均可報名加入。這一調整不僅回應了居民的熱切期盼,也為“小巷管家”隊伍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小巷管家”已從初始的20人增加到300余人。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小巷管家”們的服務領域也在持續拓展。他們不僅承擔著傳統的日常巡查、問題反饋等工作,還主動學習新技能,化身政策宣傳員、文明引導員,甚至在社區組織的文化活動中擔任策劃者和參與者。這些來自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背景的“管家”們,憑借著對社區的熱愛和強烈的責任感,共同編織起一張覆蓋社區各個角落的服務網絡,讓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一戶家庭,讓“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街巷間落地生根,持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云夢嬌)
來源:青山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