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影迷宮》最新的劇情中,連環兇案不斷,真兇逍遙法外。但是,警方并不是一無所獲,隨著第三名受害者的蘇醒,她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兇手走路沒有聲音。
對于這條線索,冉曦下意識地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在夜深人靜、偏僻狹窄的小胡同,兇手尾隨受害人,卻從頭到尾沒有半點腳步聲,這簡直是靈異事件。
![]()
冉曦感到無法理解,但這名遇襲的女工卻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在電子廠上班,工作內容就是聽喇叭,也就是拿著助聽器,聽喇叭里面有沒有異響。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耳朵特別靈、聲音聽得特別清。
令人蹊蹺的是,在案發的當晚,她卻沒有聽到兇手的腳步聲,像是鬼一樣。
科學的盡頭,變成了玄學。對于女工的說法,冉曦、趕鵝師徒百思不得其解。最終,還是趙趕鵝從小學生的腳步聲找到了靈感——兇手會踩步點。
![]()
正是因為胡同殺手會數步點、踩步點,所以才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受害人的背后。
對于趙趕鵝這個別出心裁的思路,冉曦嘴上雖然表示懷疑,但卻用行動給予支持。從此以后,師徒兩人每天晚上都在胡同的屋頂蹲坑,用望遠鏡暗中觀察每一個路人。
只是,守株待兔永遠都屬于隨機事件。師徒兩人蹲守了許久,也沒有發現胡同殺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冉曦、趕鵝抓不到兇手,是因為他們是身處胡同的局中人。但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們卻可以循著踩步點這條關鍵線索,順藤摸瓜、抽絲剝繭地找到兇手。
![]()
破解奇案的密碼,是田暢無意間的一句話。
在田暢與冉東東相熟之后,兩人年輕人曾在某一天晚上出去玩。在少年的世界里,天真和爛漫是永恒的底色。
城市的夜,夜涼如水。這一晚,田暢與冉東東所有的快樂,都源于一個特別簡單且幼稚的游戲——踩步點。在經歷了數次的嘗試之后,兩人終于實現了步點一致、同時到達。
當時,田暢說了這樣一句話,“小時候,我跟我爸也老玩這個。”
![]()
正是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讓人細思極恐——原來,田暢的父親田浩也會踩步點。
胡同殺手依靠踩步點來作案,包子鋪老板田浩是踩步點的高手,兩相印證之下,就能顯現出合訂本的威力——田浩或許就是真正的胡同殺手。
不過,查案緝兇不能只靠開腦洞、湊巧合,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事實上,田浩連環殺手的身份,在劇中曾有過無數次的暗示。
在第三名受害人遇襲的當晚,劇情中曾有過兇手作案的鏡頭,雖然這一切來得太快,在電光火石之間,然而只要我們逐幀分析作案時的畫面,就會發現兇手作案時戴著一頂帽子。
這頂帽子雖然模糊,但是依稀可見帽型和輪廓。只要定睛目光,我們就會發現這帽子有些眼熟。
![]()
沒錯,就是在師徒兩人蹲坑的某一晚,冉曦曾經發現有人在夜里鬼鬼祟祟,暗中潛入胡同里早已廢棄的水塔之中。冉曦跟蹤之后發現,這個深夜外出、行蹤詭秘的人正是田浩。好巧不巧的是,他恰恰也戴著目測同款的帽子。
如果說,踩步點只是猜想、戴帽子純屬巧合,那么真正有力的證據是武瘋子錢小龍朗誦過的一首詩。
在劉珂遇害的當晚,小龍曾經發現了躺在胡同深處的劉珂,最終把她拋尸水井。在警方訊問時,小龍的回答看似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實則是對案發現場以及拋尸過程的描述。
![]()
只不過,小龍的瘋言瘋語是經過了他的想象和加工。像是一段加密的語言,警方自然無法輕易解碼。
當時,面對警方的審訊,小龍曾經當場吟誦了幾句詩:
如果你跟我走,
就會數我的腳印;
如果我跟你走,
就會看你的背影。
這幾句不知所云的朦朧詩,讓在場的警方也感到朦朧。只是,當時的冉曦和趕鵝并不知道,這是小龍在借助詩歌的語言,描述案發現場的過程。
![]()
這是一首現代詩人顧城的詩,全詩很短,我抄錄如下:
路是這樣窄么?
只是一脈田埂。
擁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會數我的腳印;
如果我跟你走,
就會看你的背影。
這首小詩的名字叫《田埂》。從字面意思來看,它講述了在一條狹窄的田埂上,兩個人無法并肩前行,只能一前一后通行。
這樣的田埂,像極了劉珂遇害時的自來水胡同——狹窄逼仄,只有兩人前后通過。
如果你跟我走,就會數我的腳印;如果我跟你走,就會看你的背影——小龍口中反反復復吟誦的這幾句詩,實則是對案發過程的回憶。
![]()
兩個人,一人在前、一個在后,后面的人盯著前面的背影、數著她的腳印——這一幕,是不是有些熟悉?
如果你跟我走,就會數我的腳印——這不就是標準的數步點嗎?
因此,在劉珂案發的當晚,小龍不只是拋尸者,更是目擊者。他看到了案發的全部過程,并且以詩意的語言,講述了案件的真相——只是當時的警方和我們一樣,下意識地以為這是瘋子的胡說八道,所以才錯過了關鍵的信息。
如今,我們再看田浩的種種表現,才會發現個中的玄機。
在劉珂遇害的當天,包子鋪老板娘到派出所大鬧一場,只因為她害怕被殺的人是自己的女兒田暢。
![]()
反觀老板田浩,他全程淡定、從容不迫,沒有過激的反應。畢竟,作為真正的胡同殺手,他閉著眼睛都知道被害人不會是自己的女兒。
只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十八年前,田浩興風作浪、連環殺人;十八年后,他依舊自鳴得意、挑釁警方,卻不知一張圍獵的巨網正在緩緩落下。
這個世界本就是這樣——有人在作詩,有人在作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