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日(11月5日),臺當局“普發現金1萬元新臺幣”政策正式啟動登記,然而這一本應惠及民眾的舉措,卻因民進黨當局此前的激烈反對與如今的積極宣傳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島內輿論嘩然。從“違憲違逆”到“收割成果”,民進黨在政策立場上的反復與雙標,成為了輿論焦點。
![]()
一、民進黨為何在“普發現金”政策上態度出現大反轉呢?其真實目的有哪些?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民進黨在2024年“大罷免”案中失敗后,民調支持率持續下滑。面對國民黨與白營推動的普發現金政策,民進黨最初以“違憲”“舉債”為由強烈反對,試圖通過輿論戰阻撓法案通過。然而,隨著政策在“立法院”以人數優勢過關,綠營為避免進一步失去民意支持,選擇迅速轉向,通話宣傳普發現金“收割政績”,試圖以此來挽回選民信任。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內部對“普發現金”的態度存在分歧。以林俊憲、吳思瑤的反對者批評卓榮泰政策搖擺,認為增設“拒領”選項是“情緒勒索支持者”;而黨團則試圖通過“釋憲”拖延政策的實施。黨內缺乏統一立場,最終在輿論壓力下選擇妥協。
![]()
林俊憲
要知道,普發現金政策原是國民黨為應對美國關稅沖擊提出的民生法案,但民進黨將其污名化為“買票工具”。罷免失敗后,綠營為轉移選民對“抗中保臺”口號失效的質疑,被迫調整立場,以“順應民意”形象爭取中間選民支持。同時,民進黨曾以“舉債破百億”為由反對普發,卻編列更大規模的“臺灣之盾”防務預算(2025年高達2400億新臺幣)。其真實目的是將財政壓力轉嫁未來,優先滿足軍事擴張需求,而非改善民生。
二、鄭麗文會如何“見招拆招”呢?
鄭麗文通過整理民進黨在普發現金政策上的“前倨后恭”的言論,制作對比圖卡或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例如,引用民進黨前秘書長林右昌與罷免團體站臺批評藍白的畫面,對比其如今支持普發的態度,直指“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同時在公開場合重申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并借普發現金爭議呼吁“超越藍綠對立”。
![]()
鄭麗文
其次,鄭麗文將普發現金納入國民黨“民生三箭”(現金紓困、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強調“短期救急、長期治本”,避免被民進黨污名化為“民粹撒錢”。并推動“稅收透明化”法案,要求民進黨公開特別條例的資金流向,建立國民黨“清廉改革”標簽。
在小編看來,鄭麗文此“打法”效果很突出;短期來看:用民進黨過去的言論打臉其當下行為,瓦解其道德權威;在中期,通過將經濟議題與兩岸和平綁定,鞏固基本盤并拓展中間選民;長期則通過數據戰、情感戰來重塑國民黨“理性改革”形象,從而擠壓民進黨的生存空間。
三、藍營對此持什么立場呢?
藍營主張普發現金是合理政策,認為這是將民眾“血汗錢”返還的必要措施。國民黨團書記長羅智強批評民進黨將簡單政策復雜化,增設“拒領規則”等門檻是“擾民”,并強調“普發現金不是民進黨的恩賜,而是臺灣民眾應得的權益”。與此同時,國民黨前發言人楊智伃對此直言不諱,民進黨曾污名化普發為“買票行為”,如今態度反轉是因“罷免失敗后被迫順應民意”。
![]()
羅智強
綜上所述,如果鄭麗文能有效應對該爭議并持續監督民進黨,國民黨則有望借此事件扭轉近年頹勢,但綠營會做何反制措施,則是大家應關注的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