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歸口管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等省內20余家三甲醫院、科研機構及相關單位聯合制定的《超聲引導下肝臟腫瘤熱消融操作規程》(T/GDPMAA 0025-2025)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并于11月5日起實施。該標準是國內首個聚焦肝臟腫瘤熱消融術護理領域的規范化文件,標志著華南地區肝癌微創治療護理至此邁入規范化、同質化發展的新階段。
![]()
![]()
標準目錄
背景需求:肝癌防治形勢嚴峻,護理標準亟待統一
肝臟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嚴重威脅國民健康。近年來,超聲引導下肝臟腫瘤熱消融術(包括射頻、微波消融等)因其精準性高、創傷小、恢復快、可重復性強等優勢,已成為肝臟惡性腫瘤根治性與綜合性治療的關鍵手段,并被納入多項國內外臨床指南。然而,當前護理實踐中存在術前評估不系統、術中配合不規范、術后并發癥管理不連貫等問題,不僅影響治療效果,也增加了患者安全風險。推動護理操作的標準化與專業化已成為臨床迫切需求。
標準內容:全方位規范,強化實操與安全性
該標準凝聚了超聲醫學、腫瘤學、護理學等多學科專家的共識,融合了省內外20余家醫療機構的臨床實踐經驗,具備以下突出特點:
全面覆蓋診療全流程:系統規范了術前評估、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各環節,實現護理服務全程標準化。
強化風險防控機制:針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出血、心律失常、對比劑過敏等并發癥,制定科學的分級應對預案,全面降低醫療風險,尤其是對不同嚴重程度的過敏反應提出差異化處理方案,以確保患者安全。
創新質控指標體系:創新性提出“手術安全核查執行率”與“安全轉運正確執行率”兩項核心質控指標,實現護理操作“全程可追溯、質量可量化”,為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專家觀點:基于循證醫學,凝聚多學科智慧
作為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影像科護士長鄧虹副主任護師指出,該標準的制定嚴格遵循循證醫學原則,融合了多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特別是在操作流程與風險防控方面作出細致規范,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了系統、實用的科學指引。
實施意義:提升診療水平,筑牢患者安全防線
該標準的發布與實施,將為各級醫療機構開展肝臟腫瘤熱消融術護理提供統一、規范的操作指南,有力推動影像護理服務的同質化與專業化發展。通過標準化操作,有望全面提升肝臟腫瘤消融治療的臨床效能,有效降低圍手術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為肝癌微創治療筑牢安全防線。隨著標準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將有力促進華南地區肝癌綜合診療水平提升,為“健康中國”戰略在腫瘤防治領域的落地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
標準主要編寫人員合影
該團體標準已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https://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149825/及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官網https://www.gdpmaa.com/News/Details?id=1dbffff5-cb5b-4fc9-80ee-0bfdac2696a1#news公開發布,歡迎查閱完整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