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秋琴香的大阪,迎來譽為“太古之音”“天地之華”的古琴音樂會,于11月5日下午,隆重舉辦一場““頤和”古琴音樂會,在日本大阪市中心劇場成功舉行。本次頤和古琴音樂會由著名古琴家周通生組織,古琴文化學者邸聆桐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的琴家李三鵬,于琳,李楊梅,王芊玥,邸子銘、李正音,劉吉祥,蔡紅燕等紛紛登臺亮相,都有精彩表現。
承辦單位:
日本富榮堂株式會社
北京太古頤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揚州倪琴專賣店
![]()
古琴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彈撥樂器,以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而著稱。 它在中國文化中地位崇高,是“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雅士精神的象征,常被用于修身養性。 其音樂藝術風格包括獨奏、琴歌以及合奏形式,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于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演出名單按節目順序排列
- 李楊梅 《洞庭秋思》
李楊梅:荊門市古琴學會會長、荊楚理工藝術學院古琴專業教師、市抱樸齋琴館館主,師從王永昌、賈建軍老師、得教于龔一先生,就讀于北京大學首屆古琴藝術研修班,主修課程得龔一、丁承運、姚公白三位琴家指導。
《洞庭秋思》:是一首漢族古琴名曲。初見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此曲以洞庭秋意為背景,寫觀洞庭之秋,而思潮起伏,碧水云天,煙波浩渺。
![]()
2.周通生 《極樂吟》
周通生,著名古琴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理事,北京市音協古琴文化研究會顧問,梅庵琴派非遺傳承人。
《極樂吟》此曲源自《梅庵琴譜》,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作曲,寥寥數句,而音節剛勁,風格甚高,恰如子厚文風,不同凡響,峰回路轉,別有洞天。
![]()
3.吉祥 《良宵引》
《良宵引》,此曲最早見於明朝嚴澂編寫的《松弦館琴譜》。這首曲子描寫月夜輕風,良宵雅興。樂曲短小洗練,委婉清新。最早出現在虞山派的代表作《松弦館琴譜》中。《琴學初津》后記中說:“是曲雖小,而義有余。”“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濃淡合度,意味深長。”樂曲雖然短小,卻有器樂化琴曲的特點。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贊歌。
![]()
- 文宕 《醉漁唱晚》
《醉漁唱晚》為中國古琴名曲,傳由唐代詩人陸龜蒙與皮日休泛舟遇漁父醉歌所作,亦有典籍記載其為后世隱士創作。現存版本多源于清代琴家張孔山所傳,收錄于《西麓堂琴統》《五知齋琴譜》等琴譜。
![]()
- 李正音 《鳳求凰》(琴歌彈唱)
李正音:古琴演奏家,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古琴師從我國著名古琴藝術家孫貴生先生。李老師是古琴大師査阜西先生再傳弟子。是頤和琴社創始人,并任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在職期間多次參與了各項藝術活動、講座、音樂會等,擅傳統琴歌彈唱,并于2023年受邀參加節目錄制,登上央視舞臺。2020年參與《新編古琴初階》教學視頻錄制。2023年參與撰寫《中國古琴拓片集萃》,為該書編委之一。
演奏曲目:琴歌彈唱《鳳求凰》:該傳為漢代司馬相如為卓文君所作。琴曲生動地演繹了“鳳飛四海,求其凰兮”的愛情故事,曲調優美,意蘊深長。
![]()
6.邸子銘 《小草》
邸子銘 :10歲,幼承家學,古琴師從其父邸聆桐。演奏曲目:《小草》:該曲為考級曲目,根據歌曲改編,旋律簡單而優美,借小草平凡而頑強的生命力,抒發淡泊自足、不為境遇所屈的豁達情懷。
![]()
- 張覓 《神人暢》
張覓:師從荊門市古琴學會會長李楊梅老師,得教于北京著名古琴演奏家賈建軍老師,深耕古琴技藝與曲目詮釋。以心契弦,探古韻之深。
《神人暢》:現存最古老的琴曲之一,傳為堯帝所作。其旋律古樸蒼勁,節奏靈活多變,描繪了“神人以和”的美好意境,盡顯上古氣韻。
![]()
8.于琳 《搗衣》
于琳:師從古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永昌老師,古琴梅庵派第四代傳人,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
演奏曲目《搗衣》:梅庵派代表曲目之一,特點“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明快流暢”,唐代潘庭堅所作,因取材于古代婦女秋夜搗制冬衣的勞作場景得名,又名《秋杵弄》《秋院搗衣》。
![]()
9.王芊玥 《長門怨》
王芊玥: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師從梅庵派古琴非遺傳承人周通生先生,現為梅庵琴派第五代弟子
《長門怨》:本曲為諸城樂宗所獨有,梅庵派代表琴曲之一。為漢武帝時司馬相如寫陳皇后謫居長門宮之曲。極盡愁悶悲思,其音如泣如訴,既幽揚而慷慨,復唏噓而惆悵。葢女子被壓抑之呼聲。
10.張濟之 《梅花三弄》(節本)
張濟之:師從泛川派古琴非遺傳承人邸聆桐先生,日本茶道里千家正引次(講師)
《梅花三弄節本》:梅花,志高潔,傲雪凌寒《梅花三弄》“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表現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
11.蔡紅燕 《歸去來兮辭》
蔡紅燕:古琴文化愛好者,先后跟隨巫娜,李孔元,丁承運,李祥霆,周通生等先生學習琴曲,現為縵學堂助教,從事古琴文化傳播工作。
《歸去來兮辭》: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著名辭賦,表達其辭官歸隱、追求田園生活的志趣與超然心境,后世琴人據此文意創作了古琴曲《歸去來兮辭》,成為一首承載隱逸精神的琴樂曲,是陶淵明文字的音樂化表達,更是古琴藝術中隱逸文化的象征,聽之如置身塵外,心隨云鶴。
- 艾嫄 《關山月》
艾嫄:師承査阜西先生再傳弟子,著名的古琴學者,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代表性傳承人邸聆桐老師。
《關山月》:琴曲形成于清末,后由王賓魯(字燕卿)改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楊蔭瀏、夏一峰等將李白的《關山月》一詩配入歌唱,在節奏、聲韻、結構等方面,詞、曲結合都很貼切,廣為流傳。樂曲表達征人報國思鄉之情,亦感慨戍邊將士征戰疆場而鮮有人還之悲愴。
![]()
- 李三鵬 《廣陵散》
李三鵬:古琴先后師從王永昌先生、李鳳云教授,兼受教于龔一先生。洞簫師從國家級非遺(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先生,繼求學于天津音樂學院王建欣教授。現任陜西省長安古琴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級演奏員,西安桃園琴社社長,中國琴會會員,西安琴會副會長等。2023年于中國書店出版古琴專輯《天磬》。
《廣陵散》:由管平湖先生據《神奇秘譜》譜本打譜,以“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的激昂曲調展現反抗精神。魏晉嵇康善彈此曲,臨刑前嘆“《廣陵散》于今絕矣”,成千古絕響。古人贊其“一鼓息萬動,再弄泣鬼神”,更被譽為“曲之師長”
![]()
14.邸聆桐,《瀟湘水云》
邸聆桐:邸聆桐先生是著名的古琴學者、頤和琴社創辦人、古琴文化網創始人、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師從古琴與笛簫大師孫貴生先生,是査阜西先生再傳弟子。承査阜西先生遺風,得孫貴生先生真傳。主持出版多部琴學著作,任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中國古琴文獻集成》編委。
演奏曲目:《瀟湘水云》:該曲為古琴代表性曲目,是宋代琴家郭沔(字楚望,約公元1190—1260年)所作。本次演奏的是查阜西先生傳授的自遠堂版本。查阜西先生因善彈瀟湘水云被稱為查瀟湘,他所打譜的瀟湘水云,具有典型的文人琴風格,在水光云影之間展現了對北方故土濃濃的思緒。
![]()
大會取得圓滿成功,深受當地群眾熱愛,促進了中日文化的深度交流,任重道遠,再接再厲,相約明年一定會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