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5.3%,較‘十四五’規劃10%的目標高出5.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從2021年的26.78億元飆升至130億元,4年實現近5倍增長……”翻開中衛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答卷,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這座西北城市從“資源型”向“創新型”轉型的鏗鏘軌跡。從數字經濟的“單點突破”到“四新”產業的“集群崛起”,從中衛算力樞紐的“底座夯實”到三大綠電園區的“生態構建”,中衛正以“提智增綠”為筆,書寫著新興產業從“重要組成部分”向“主導力量”跨越的時代篇章。
數字經濟“破局”:從“算力洼地”到“全國第四”的躍升
走進西部云基地,中聯數據智算中心的機房內,數萬臺服務器正發出輕微的嗡鳴,指示燈的閃爍如同這座城市數字經濟的脈搏。誰能想到,5年前,中衛的數字經濟還停留在“冷數據備份”的初級階段,而如今,其城市算力分指數已躍居全國第四,成為“東數西算”工程的核心承載地。這一蛻變,始于“雙中心”的戰略機遇。2021年,中衛獲批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成為西部唯一擁有“雙中心”資質的城市。依托這一優勢,中衛實現“一點接入、全網連通”,美團、阿里等企業的實時業務數據可在此直連調取,4000余家企事業單位享受到高效算力服務,數字經濟徹底擺脫“跟跑”局面,邁入“領跑”賽道。
![]()
寧夏騰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項目建設是數字經濟的“壓艙石”。2025年,中衛緊盯17個重點算力項目,編制“五定”推進方案和甘特圖,壓實責任、掛圖作戰。百度智算中心率先點亮運營,聯通四期、移動五期機房按期交付,中金數據、騰訊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1月至9月,新增標準機架7.9萬架,累計達20萬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8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7.8億元,同比增長40.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26.1億元,同比增長14.1%。“從簽約到開工不足百日,土建到交付僅用5個月,這就是‘中衛速度’。”中金數據項目負責人徐鳳富感慨,正是這樣的效率,讓企業堅定了投資400億元建設零碳算力基地的信心。
![]()
大唐中衛云基地數據中心綠電供應50萬千瓦源網荷儲光伏項目。
招商引資則為數字經濟注入“源頭活水”。組建招商工作組,特別是市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出征,在公司注冊、頭部企業及延鏈補鏈項目招引方面取得新突破。2025年1月至9月,簽約總額1340億元,新注冊數字企業10家,引進IDC行業TOP10企業4家,招引互聯網頭部企業5家,部署部委備份中心、智算中心5個,落地大模型訓練推理項目13個,開工建設九川先進AI服務器生產基地,標志著中衛數字產業從“算力服務”向“硬件制造”延伸,產業鏈條持續完善。
產業集群“成勢”:三大綠電園區撐起“18%”預期目標
如果說數字經濟是新興產業的“引擎”,那么綠電園區就是“綠色引擎”的“燃料艙”。在中衛,共謀劃了算力、硅基、鋁錳三大綠電園區總裝機1090萬千瓦,正以“綠電賦能”推動新興產業向“主導力量”加速演進。
算力綠電園區,是“綠電+算力”的典范。大唐中衛200萬千瓦綠電項目中,50萬千瓦光伏已并網發電,150萬千瓦風電正在加快建設,年供電量達22.9億千瓦時,能保障新建數據中心100%使用綠電。更關鍵的是,通過“光伏源網荷儲直連+風電雙邊交易”模式,數據中心到戶電價降至0.36元/千瓦時,較傳統電價降低近三成。
鋁錳、硅基綠電園區,則讓傳統產業煥發“綠色生機”。中寧工業園區內,寧創、銘島等企業構建起“原鋁—型材—汽車輪轂”完整產業鏈,2024年鋁基產業產值達100.6億元;天元錳業憑借80萬噸電解金屬錳產能,占據全球36.6%的市場份額,產值突破214.5億元。如今,100萬千瓦鋁基風光項目光伏部分10月并網在即,90萬千瓦錳基綠電項目40萬千瓦光伏即將開工,建成后鋁錳產業綠電占比將達60%。
“綠電園區不是簡單的‘新能源+產業’,而是‘提智增綠’的深度融合。”市發改委負責人姜鵬飛表示,通過綠電直供,企業用電成本降低、碳排放減少,新興產業的“含金量”“含綠量”同步提升。202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15.3%,其中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制造貢獻了80%以上的增量;預計2025年,隨著綠電園區項目逐步建成并網,硅基、鋁錳產業綠電占比達標,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50億元,18%的目標將水到渠成。
創新支撐“固本”:研發投入與政策保障雙輪驅動
新興產業的“領跑”,離不開科技創新的“護航”。中衛近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保持在21%以上,2024年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16件,同比增長1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60家——這些數據,是產業創新能力的直接體現。協鑫“FBR顆粒硅”技術全球領先,貝盛光伏組件年減排二氧化碳150萬噸,隆基單晶硅片轉換效率刷新紀錄,科技創新讓中衛新興產業有了“硬核”底氣。
政策規劃則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市數據局牽頭制訂《數字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到2027年實現標準機架69萬架、算力規模72萬P、數字產業規模500億元的目標;修訂集群建設規劃,構建數字產業開發區多板塊空間架構,完成兩次中衛集群城鎮開發邊界調整,新增用地6696畝,夯實產業發展空間根基;推進110千伏供電線路升級、供排水工程建設,搭建臨時生活保障區,要素保障“無微不至”。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關鍵節點,中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圖景愈發清晰:數字經濟引領、三大綠電支撐、多產業協同,18%的預期目標不再是抽象數字,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實效。從“黃沙戈壁”到“創新沃土”,從15.3%到18%,中衛正以新興產業的“領跑”姿態,為西部城市轉型發展書寫“中衛答卷”。
▌來 源:中衛日報微信公眾號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