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wǎng)絡
前言
俄烏沖突剛要入冬,意大利的第十二批對烏軍援就已上路,600輛裝甲車正走北約鐵路,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往烏克蘭運,其中400輛是M-113、200輛是改進型VCC-1。
可俄軍早盯著這條運輸線,之前就用導彈炸過北約援烏的彈藥列車,現(xiàn)在大概率鎖定了這批裝備,能不能安全到烏還懸,半路變廢鐵的風險真不小。
![]()
彈藥先補倉,裝甲車在路上
咱們先說說意大利這波新援助到底藏著啥干貨。根據(jù)彭博社10月下旬的靠譜消息,這次援助根本不繞彎子,核心就倆字:補漏。
烏克蘭手上那兩套意大利送的SAMP-T防空系統(tǒng),前段時間攔俄軍導彈攔得快見底了,這次直接把配套彈藥給續(xù)上。
這套法意合造的家伙,說是“防空頂梁柱”真不夸張,120公里內的導彈、無人機都能打,烏軍全靠它保重要目標呢。
除了救命的彈藥,還有600輛裝甲車要拉到烏克蘭。這里面400輛是老款的M-113,另外200輛是升級過的VCC-1。
說句實在話,這些車算不上最先進的,跟俄軍的坦克比還差著檔,但對打了三年的烏軍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前線士兵現(xiàn)在缺的就是能拉人、能躲子彈的“移動堡壘”,這些車剛好能補上地面機動的窟窿。
不過這批裝備能不能順順利利到烏克蘭,還真不好說。9月14號半夜,俄軍就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在基輔郊外炸了一列北約送彈藥的火車,火光幾十公里外都能看見。
現(xiàn)在意大利的援助物資,計劃走北約鐵路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送過去,明擺著要繞開俄軍的火力點,就算這樣,2025年底前才能全交付,可見這運輸風險有多高。
更有意思的是意大利的“兩面派”操作。國家層面喊著援烏,歐盟那邊卻帶頭拆臺。之前歐盟想搞400億歐元對烏援助,意大利和法國直接跳出來反對,硬生生給攪黃了。
后來砍到50億,還是沒談攏。一邊自己掏錢送武器刷存在感,一邊不讓歐盟大出血,這小算盤打得,隔壁德國都聽著響。
![]()
北約心不齊,各算各的賬
我跟你講,現(xiàn)在的北約根本不是鐵板一塊,內部早裂成好幾塊了。8月的時候美國牽頭搞了個“烏克蘭優(yōu)先需求清單”,說白了就是讓歐洲國家湊錢買美國武器。
荷蘭立馬掏了5億歐元表忠心,但意大利、法國等五個國家直接說“不”,非要買歐洲自己造的裝備,就是不愿被美國當冤大頭宰。
意大利這么硬氣,不全是為了面子,更是為了里子。自2022年沖突爆發(fā)到現(xiàn)在,它對烏援助砸了25億歐元,其中10億還是用來安置烏克蘭難民的。
國內老百姓早就有意見了,尤其是9月份羅馬老塔樓倒塌之后,不少人在網(wǎng)上罵:“自家房子都漏雨了,還先給別人修房頂”。
所以這次克羅塞托特意強調,援烏得“不削弱自己的防御”,援助細節(jié)全標成機密,就是怕惹一身麻煩。
從另一個角度看,意大利這波也是在賺軍工生意的甜頭。持續(xù)給烏克蘭送SAMP-T系統(tǒng),國內的萊昂納多公司訂單都排到明年了,既拉動了本國產業(yè),又在北約里刷了存在感。
反觀德國,作為歐洲援烏最狠的主,累計花了280億歐元,結果國內民眾天天上街抗議,說政府“拿納稅人的錢打水漂”,對比之下,意大利這步棋走得夠精明。
就連對德國送“愛國者”導彈這事兒,意大利都透著算計。克羅塞托被問到的時候,只輕描淡寫地說“德國有這東西,愿意送就送”,既不得罪盟友,又把自己摘干凈。
要知道一套“愛國者”造價10億美元,相當于一個小國一年的國防預算,意大利才不愿掏這個錢呢。
![]()
俄軍動真格,制裁警告雙管齊下
西方這邊鬧得歡,俄羅斯早就沒了耐心,直接亮拳頭了。
10月31號,俄外交部二話不說,就把克羅塞托列進了入境黑名單,還擴大了制裁范圍,凡是參與援烏的官員、企業(yè)老板,全被拉進了“禁止入境”的名單里。
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更直接,借著羅馬塔樓倒塌的事兒開懟:“意大利納稅人的錢,與其拿來給烏克蘭買武器,不如先修修自己的危樓”。
這話直接戳了意大利的痛處,氣得意大利當場召回了駐俄大使,兩邊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其實俄方的底線早就劃得明明白白。外長拉夫羅夫去年就放話:“任何運到烏克蘭的外國武器,都是俄軍的合法打擊目標”。
9月炸北約導彈列車就是個警告,那列火車上的彈藥剛運進烏克蘭,就被衛(wèi)星和無人機盯上,一發(fā)導彈直接炸成火海。現(xiàn)在意大利補的SAMP-T彈藥,能不能逃過俄軍的眼睛,真不好說。
克里姆林宮也多次表態(tài),西方越給烏克蘭送武器,沖突就越難停。你想啊,烏軍有了新彈藥就敢往前沖,俄軍自然要加大打擊力度,最后戰(zhàn)場烈度越來越高,遭殃的還是烏克蘭老百姓。
說句實在話,俄羅斯這警告不是空喊口號,最近俄軍已經盯著烏克蘭的鐵路樞紐炸,就是要切斷援助的“生命線”。
![]()
烏克蘭過冬難,窟窿越補越大
你發(fā)現(xiàn)沒,現(xiàn)在的烏克蘭,就像個填不滿的窟窿,天天追著西方要東西。澤連斯基最近天天跟北約開會,嘴皮子都磨破了,核心就一個:趕緊送過冬的裝備。
每年冬天俄軍都愛炸能源設施,去年烏克蘭一半地區(qū)停電停暖,今年澤連斯基怕重蹈覆轍,急著要更多防空系統(tǒng)。
意大利的援助剛好踩在點上,但這點東西遠遠不夠。烏軍的SAMP-T系統(tǒng)因為彈藥不足,好多時候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眼睜睜看著俄軍無人機飛過去炸電廠。
更要命的是炮彈庫存,有消息說最快4月份就會耗盡,到時候前線士兵可能真要“手里沒槍”了。
現(xiàn)在烏克蘭完全被綁在了西方的戰(zhàn)車上。意大利送裝甲車,德國送坦克,美國送導彈,看似熱熱鬧鬧,實則都是有條件的。
西方援助的每一分錢,都要烏克蘭記在賬上,將來早晚要還。有消息說,烏克蘭已經開始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做擔保,向西方軍工企業(yè)買武器,這簡直是“拆東墻補西墻”。
最慘的還是烏克蘭老百姓。冬天快到了,不少人家里連暖氣都沒著落,前線士兵還在缺衣少食,而西方和俄羅斯的博弈還在繼續(xù)。
意大利的援烏清單一公布,烏克蘭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留言:“感謝援助,但我們更想過個暖冬,想讓親人回家”。
![]()
結語
意大利的第十二批軍援,看著是幫烏克蘭,實則是北約內部的利益游戲。美國想賣武器賺大錢,意大利想刷存在感拉軍工訂單,德國想當歐洲老大,沒幾個人真的為烏克蘭老百姓著想。
俄羅斯的制裁和導彈擺著,烏克蘭的窟窿越來越大,再這么打下去,只會有更多家庭破碎。
說白了,武器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為兩邊好,就得把槍放下坐下來談,不然最后拖垮的,只會是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