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網絡促銷期臨近,部分消費者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條款“薅羊毛”的現象再引關注,使得“巨型吊牌防退貨”一詞登上熱搜。
除了采用“巨型吊牌”防退貨,記者注意到,北京一服裝商家在社交平臺發帖,為防止部分顧客利用平臺政策“蹭穿”衣服,無奈之下選擇在衣服拉鏈上,掛一把顯眼的密碼鎖。
為防“羊毛黨”穿完就退
商家在衣服上掛硬核密碼鎖
11月5日,記者在商家的網店看到,該店主要售賣羽絨服,同時搭配衛衣絨衫、棉衣棉服等。社交平臺曬出的圖片中,商家在一件黑色羽絨服的拉鏈頭上,掛上了一把三位數的密碼鎖。
該商家告訴記者,之所以掛鎖,是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進行無理由退貨,“衣服上掛把鎖穿出門,大多數人應該還是會覺得不好意思吧。密碼鎖是掛在拉鏈頭上的,不影響試穿。如果顧客確認收貨,可以聯系我,我會告知密碼,鎖就直接送給客人了。”
![]()
商家在羽絨服上掛密碼鎖(圖據商家)
商家表示,做服裝生意多年,在和顧客的多番”斗智斗勇”之下,才選擇了如此硬核的“物理防御”。“去年被客人穿過又退回來的衣服,讓我損失了好幾千,今年同樣也有這樣的情況,退回來的衣服上都是洗衣液的味道。為了防‘蹭穿’,我也用過巨型吊牌,但成本就要8元左右,而且并沒有什么效果。”
![]()
巨型吊牌(圖據網絡)
根據《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服裝類的“商品完好”,主要指商品外觀無損壞、吊牌齊全,但對“是否經實際穿著”缺乏量化的檢測手段。但實際情況中,“吊牌齊全”也不能成為商家拒絕客人退貨的依據。該商家稱,“即便客人把吊牌剪了退回,按照平臺要求也要退款,因為吊牌沒有法律效力。對此,我也進行過申訴、駁回退款,全部都輸了”。
那么,使用密碼鎖的成本多少,是否會影響銷售利潤?商家介紹,買一個密碼花費鎖不到3元,相比起退貨損失和巨型吊牌成本,值得一試。“售價幾十的衣服肯定不會用鎖,只會在利潤大的產品上用。”
顧客與商家的斗智斗勇:
拆牌教程VS巨型吊牌
“七天無理由退貨”成為電商標配的當下,服裝的退貨率也是居高不下。據36氪發布的《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直播電商女裝退貨率普遍達到50%–60%,男裝為30%–40%。艾瑞咨詢的分析報告也指出,近5年電商退貨率持續上升,服裝類尤為突出。
而利用平臺政策“薅羊毛”,導致商家損失慘重的事件屢見不鮮。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底,沈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后又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店主表示,服裝鏈接被封了三個月,損失約8000元。此外,社交平臺也不時有網友曝出,在某些景區景點,游客穿著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企圖“蹭穿”后又退回給商家。
為此,不少商家會標注“吊牌拆下不退不換”,而消費者也在和商家斗智斗勇。記者搜索發現,社交平臺上有大量的"拆吊牌小技巧,再也不怕退換貨"的教程,教人們怎樣無損拆吊牌后又恢復原樣。為遏制顧客短期穿戴的退貨行為,部分商家只得采用A4紙大小、材質堅硬、層層疊疊、顏色醒目,難以無損復原的“巨型吊牌”。
![]()
網絡上的拆吊牌教程(視頻截圖)
而這場“攻防戰”中,顧客和商家則是零和博弈。據第一財經刊文,惡意退貨加大了商家成本,部分承受不起的商家無奈退出市場,甚至欠款“跑路”。而留下來的商家,有些為了應對高退貨率,便選擇提高售價以維持利潤,導致商品性價比下降,形成“高退貨率→提價→性價比降低→更高退貨率”的惡性循環。
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