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留下3字遺言,劉備恍然大悟:被隆中對騙了千年,連諸葛亮也自愧不如。
由于《三國演義》把法正的重要性給過分忽視了,導致了頂級謀士法正并不出名,當然也是因為法正這個人人品確實不好,導致了不被羅貫中所推崇,法正的很多功勞都被諸葛亮給占據了。法正到底有多重要?甚至比鳳雛龐統還要重要,龐統死后,其實是法正填補了劉備內心的那一份空缺。
![]()
頂級謀士法正在戰略藍圖層面,雖然沒有留下像諸葛亮《隆中對》這種傳世之作,但也有一封書信傳世,即《與劉璋箋》。這是法正于公元213年劉備攻蜀期間撰寫的勸降書信,信中節選:計益州所仰惟蜀,蜀亦存壞,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為亂者十戶而八。法正文采不簡單,而且很善于分析利弊,對未來局面也判斷得很清晰。從《與劉璋箋》就可以看出,法正絕對有才,雖然沒有留下《隆中對》,但肯定給劉備規劃了很多藍圖。
尤其是,法正給劉備理清楚了,益州的漢中郡比荊州的桂陽郡和長沙郡更加重要。大概率湘水劃界這個決策,法正的戰略占據了主導,所以漢中之戰法正必須要一起參與去打,所以漢中之戰法正成了參軍成了參謀長。
而由于史料的匱乏,法正死前只留下了最后三個字,這3個字竟然是:可擊矣。《三國志》記載:夏侯淵將兵來爭其地。法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夏侯淵軍,夏侯淵等授首。這“可擊矣”竟然成為了法正最后的3字遺言,法正其他的話都沒記載于史料了,比較可惜。
![]()
但從“可擊矣”3個字,可以看出,法正對漢中之戰勝利的功績非常之大,幾乎可以理解夏侯淵就是被法正的臨陣詭計給斬殺了,夏侯淵一死,導致了漢中之戰劉備成了優勢一方,這是起到了戰役決定性的一戰。可見,法正勸劉備“湘水劃界,爭奪漢中”的戰略藍圖,法正用自己的謀略真的給劉備實現了。
如果說公元208年-公元214年,諸葛亮的《隆中對》最重要,那么公元215年-公元219年,必然是“湘水劃界,爭奪漢中”的戰略藍圖最重要了。《隆中對》其實更像是一個大的餅,但具體去執行“跨有荊州、益州”的時候,劉備就遭遇到了空前的麻煩,而“湘水劃界,爭奪漢中”更像是一個具體執行藍圖的一個小餅,也可以理解為是《隆中對》的一個具體補充。
![]()
當然湘水劃界是不得不的,東吳孫權來攻打荊州,也讓劉備恍然大悟了,《隆中對》中也是有瑕疵的。所謂“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都是騙他的,騙了他千年了。法正對于劉備陣營的填補,是很重要的,所以諸葛亮曾感嘆過: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曾自愧不如法正的軍事謀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