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10月31日刊發題為《印度謀求成為“造船大國” 美中博弈催生替代需求》的文章,作者是鷲田智憲、岡部貴典。文章摘編如下:
印度造船業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國有龍頭船廠科欽造船廠首次獲得法國海運巨頭的集裝箱船訂單,日本海運公司商船三井也在考慮下單。隨著美中博弈加劇,印度瞄準訂單轉移機遇謀求發展。
“21世紀印度海運產業正以驚人速度與活力發展。”印度總理莫迪10月29日在孟買舉行的國際海事活動上發表演講,強調將大力扶持造船業發展與港口建設。
該活動吸引全球85個國家政府及行業代表參會,圍繞強化全球海運體系等議題展開討論,逾500家企業參展。
印度政府提出野心勃勃的目標,旨在將本國打造成世界海運樞紐。印度計劃將船隊的全球貨運量占比從當前的約1%提升至2047年的20%。印度政府于9月宣布設立總額6973億盧比(約合78.54億美元)的海洋開發基金,專項投資造船業和海洋基礎設施。
科欽造船廠是印度造船業的核心企業。該廠成立于1972年,在三菱重工支持下于1982年建成首座船塢。科欽造船廠在過去五年里交付包括小型商船及軍艦在內的70艘船舶,持續深耕國內市場實現增長。
為了取得進一步發展,科欽造船廠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該廠于今年7月與韓國最大船企HD現代重工業公司簽署技術合作備忘錄,通過與后者開展合作,瞄準國際海運巨頭訂單。
10月15日,科欽造船廠宣布獲得法國達飛海運集團6艘液化天然氣動力集裝箱船訂單。
商船三井也正探討在科欽造船廠訂購原油油輪。據路透社報道,商船三井社長橋本剛9月出席在新加坡舉辦的能源行業活動時表示:“印度政府希望在國內建造新船,我們也想參與這個項目。”
印度造船業持續擴張。印度政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23財年完工船舶約200艘,是2020財年的約3倍。
鑒于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航運公司分散訂購,這對印度造船業而言是利好因素。
近年來,原材料價格高企,再加上航運業景氣催生訂單激增等,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船價持續飆升。勞動力短缺加劇供需緊張,使印度成為重要承接方。
當前全球造船業(完工量)中,中日韓三國合計占比超過九成。印度尚未躋身前列,仍面臨人才培養、供應鏈完善等諸多挑戰。
科欽造船廠董事長馬杜·奈爾10月29日在研討會上強調,“為了推動印度造船業發展,長遠眼光與持續投資是必不可少的,必須著眼于15年以上的規劃,耐心細致地推進相關工作”,呼吁政府保持政策連續性。
國際航運船舶經過維修和定期保養,使用壽命超過20年。要獲得航運企業的長期信任,印度造船企業還需在船舶性能與售后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編譯/馬曉云)
![]()
10月6日,一艘集裝箱船行駛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金奈海岸外。(法新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