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關街道,有這樣一位人民調解員——她笑容溫和,卻有著化解矛盾的“硬功夫”;她個子不高,卻撐起了基層治理的“大舞臺”。她就是西關街道專職人民調解員、“周雪萍人民調解工作室”負責人——周雪萍。
扎根基層三十載,初心不改暖人心
周雪萍,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從婦聯委員到社區書記,再到專職調解員,三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作為“擁軍八姐妹”志愿服務隊隊長,她用真心關愛軍人家庭,送去溫暖與關懷,先后榮獲河南省“愛國擁軍模范”“感動中原”十佳新聞人物等榮譽。作為人民調解員,她更是將這份熱忱轉化為專業的調解技能,用心傾聽每一位當事人的心聲,細致分析矛盾糾紛的根源,靈活運用協商、疏導、共情等多元調解技巧,以細膩的情感溝通化解對立情緒,讓每一場調解都成為修復關系、解決問題的溫暖實踐。
![]()
“五字訣”巧解矛盾,讓“冤家”變“朋友”
在長期的調解工作中,周雪萍總結出獨特的調解矛盾“五字訣”——心:熱心、誠心、耐心、同理心;愛:關愛、慈愛、大愛、相互愛;情:同情、重情、研情、是非情;理:明理、講理、順理、不挑理;法:知法、守法、護法、敬畏法。她以熱心換信任,以真情化堅冰,以法理明是非。無論是婚姻家庭的情感糾葛,還是鄰里之間的利益沖突,她都能用“五字訣”找到突破口,讓“劍拔弩張”變成“握手言和”。
![]()
創新聯動機制,打造基層治理“樣板間”
周雪萍積極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緊密聯系,建立起矛盾糾紛預防、調解、回訪的全鏈條服務體系。2023年11月,她成立了個人特色品牌調解室——“周雪萍人民調解工作室”,始終恪守“依法調解,促進和諧,傾聽民聲,排解民憂”的宗旨。無論是婚姻家庭糾紛中的情感糾葛、鄰里矛盾中的利益沖突,還是勞動爭議中的權益失衡,她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同理心,耐心傾聽、細致剖析、量身定制調解方案。在一次鄰里糾紛中,兩戶居民因管道漏水問題爭執近半年,關系劍拔弩張。周雪萍多次上門勘查,邀請專業師傅檢測,又分別與雙方促膝長談,最終促成雙方達成維修與補償協議,不僅化解了矛盾,還讓兩家重歸于好。工作室成立以來,以實際成效維護了轄區穩定,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的工作目標。她的工作模式成為基層治理的創新標桿,大家稱贊她是“用心用情解民憂、用智用力促和諧的基層治理典范”。
![]()
專業與溫度并重,法律為基關懷為本
周雪萍深知,作為一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和基層司法工作者,僅有工作熱情遠遠不夠,還必須具備扎實的法律功底和過硬的業務能力。她堅持學習法律知識,積極參加市、區舉辦的各類業務培訓和案例研討,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與調解技巧,并靈活運用于實踐。她注重總結每起案件的經驗得失,不斷優化調解方法,提高調解成功率和群眾滿意度。
在她看來,法律是調解的準繩,而人文關懷則是化解矛盾的潤滑劑。她始終保持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把每一位當事人都當作親人朋友來對待。無論面對的是情緒激動的當事人,還是沉默寡言的群眾,她都能耐心傾聽、細心引導,用真誠和善意贏得信任。她常說:“法律是冰冷的,但調解可以是溫暖的。”正是這種專業與溫度的結合,讓她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贏得了口碑,成為大家口中最值得信賴的“知心大姐”。
![]()
作為一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周雪萍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矛盾化解的第一線。從調解室的一盞暖燈,到社區院落的陣陣笑聲,她將一件件看似棘手的矛盾化作春風細雨,潤物無聲。她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化隔閡、以真本事解難題,不僅是群眾信賴的“知心人”,更是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踐行者和推動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人民調解員的使命擔當,為構建和諧穩定的基層社會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來源 洛陽市司法局)
【編輯 瀅瀅 王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