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被正式寫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
在河南,新安縣以千年櫻紅農旅融合先導區為抓手和載體,找到了一條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以“紅”為產、富民“紅”果……新安這個“先導區”,為什么這樣“紅”?
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河南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專家楊建國認為,近年來,新安縣堅持以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為載體,聚焦“群眾增收和畝均增效、和美鄉村建設”,集中連片推進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打造出了“富美善治”的鄉村新安樣板。
![]()
01為什么是千年櫻“紅”?
河南省新安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山高嶺多河谷碎,七嶺二山一分川”,耕地面積42.3萬畝,人均不足1畝。
作為丘陵片區典型縣域,新安縣在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中,如何系統破題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
楊建國認為,新安縣找到了關鍵抓手:集中連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新安在片區化規劃中,全面構建縣鄉村三級規劃體系、科學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協同整合專項規劃,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具體來說,新安千年櫻紅農旅融合先導片區是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新安櫻桃”的主產區,全縣10萬畝櫻桃種植面積8.2萬畝在此區域。片區以新安縣櫻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依托,對標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著力打造集櫻桃文化、農業觀光、采摘體驗和技術培訓、科技研發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示范區。
同時,新安千年櫻紅農旅融合先導片區強化磁五倉路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鄉村建設發展三軸合一,以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為抓手,結合村莊特色文化,謀劃村莊發展定位與農文旅特色主題,帶動村莊關聯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一體化建設,推動鄉村建設“現代美”。
楊建國說,“千年櫻紅”農旅融合先導片區,是新安縣統籌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系統謀劃與分批推進、統籌鄉村建設、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找到的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抓手和載體。
02產業如何連片“紅”?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
新安縣在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以群眾增收和畝均增效為重點,促進農業產業全產業融合、提升、增值。
一是集中連片擴規模。在確保糧食產量基礎上,根據全縣種植基礎和地質條件,通過調結構、擴規模,謀劃布局了紅櫻桃、紅辣椒和優質中藥材、優質林果、優質食用菌“兩紅三優”特色種植產業。目前,全縣特色產業總規模穩定在30萬畝以上,其中,紅櫻桃種植達10萬畝、畝均效益15000元,紅辣椒種植達5.5萬畝、畝均效益7500元。同時,堅持“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招引培育仲景食品、卡薩米亞等龍頭企業,推動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接二連三”發展,特色產業綜合產值可達到32億元。
二是科技賦能提效益。深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通過益民控股、天興生態園等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推動新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不斷向智慧農業、設施農業轉型升級。其中,省級櫻桃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櫻桃休眠技術,實現櫻桃錯峰上市,設施櫻桃畝均收益達5萬元、盆栽櫻桃畝均收益達40萬元,既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又解決了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
三是農旅融合拓路徑。全面整合全縣山水、人文、農旅等資源,堅持“快進、慢游、深體驗”理念,創意包裝文旅項目,策劃年輕化消費業態布局,加速農文旅融合發展。目前,已依托一環四片區布局千年櫻桃溝、“心安谷”、青要谷、磁河谷、“我在新安有個院”、黃河文化創意園等23個農旅項目。
03“紅”果如何富民強村?
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新安縣把聯農惠農促增收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
以新安“千年櫻紅”農旅融合先導片區為例,新安形成了四大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模式。
一是建立利益聯結模式。新安縣根據鄉村特色產業不同產業、合作模式等,探索了櫻桃產業“托管”“半托管”、辣椒產業“532”“541”、中藥材產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群眾”、林果產業“企業+大戶+群眾”等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模式,通過合作辦企業、引入社會化經營等方式,促進農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帶動近6萬名群眾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全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高于省市2620元、2939元。
二是制定出臺金融政策。充分發揮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作用,設立特色產業獎補資金池,對于大粒櫻桃新種植、品種改良、設施大棚分別按照標準給與每畝最高1000元、5000元、30000元獎補資金;創新“三農”投融資模式,與農業銀行合作,創新推出“金椒貸”“櫻桃貸”“桃金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加快完善農業保險體系,與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新推出櫻桃、辣椒等特色農業保險,建立健全特色農業風險保障體系。
三是黨建引領賦能發展。實施黨支部“片區聯建”工程,依托“五星”支部、“四星”支部,與周邊連片發展村開展支部聯建,探索成立櫻桃、辣椒等聯合產業黨組織18個,帶動76個農村黨支部抱團發展;探索實施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模式,通過集體搞種養、辦物業、合作辦企業、引入社會化經營等模式,盤活集體資產資源,22個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以土地、資金等入股4790畝、236萬元;培養出磁澗鎮老井社區、柴灣社區,倉頭鎮王村等集體經濟超100萬村莊7個,55%以上村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65%以上的村可實現分紅。
04如何持續長“紅”?
完善的體制機制是持續推進工作落實的必然要求。
楊建國認為,新安縣以千年櫻紅農旅融合先導片區為抓手,以高效工作體系凝聚全縣各方資源力量,協同發力,保障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是全面壓實責任鏈條。成立縣集中連片“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指揮部,建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分管縣領導任“鏈長”、分包縣領導任“片長”、各鎮(街道)主責主業、相關單位聯建幫扶的工作責任體系,實行“一季度比謀劃、二季度比推進、三季度比攻堅、四季度比成果”四季大比拼工作機制,全面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活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每月有變化、逐季有提升”。
二是完善要素整合機制。統籌用好“五筆資金”扎實推進現代設施農業“投貸保”一體化工作,利用銜接資金“以投帶引”招引優質項目,利用行業政策資金投入片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縣財政設立1500萬元鄉村振興政府增信基金和2500萬元獎補資金池,創新推出“金椒貸”“櫻桃貸”“桃金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和櫻桃、辣椒等特色農業保險,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和群眾自發投入,著力破解鄉村振興資金投入問題。
三是健全分類推進機制。根據不同片區、不同村的基礎條件,按照片區先導示范引領、分批分類連片推進,在各鎮每年選取不少于5個村連片建設基礎上,縣級每年確定4個鎮不少于20個村作為集中連片示范區重點支持,推進跨區域交流合作和抱團發展。
據統計,2024年,新安縣以櫻桃農旅融合片區為先導區,先期投放財政整合資金3.6億元,支持片區基礎設施、民生保障、人居環境、產業發展項目68個,拉動社會投資產業項目22個。2025年以后,分批推進磁河谷近郊農文旅片區、黃河文化旅游帶片區、黛眉山休閑度假片區建設,力爭到2026年,實現鄉村振興由示范先行向“全體起立”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