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開庭對簿公堂,既拿到了欠款,又保住了和村里的情面,這調解真是暖到心坎里!”
近日
在扶余市人民法院三岔河法庭
當事人兄弟倆
握著承辦法官的手連連道謝
隨后滿意地在調解協議上簽下名字
事情要從一筆“陳年欠款”說起。兄弟二人的父親生前為支持村集體建設,主動存入一筆資金。父親去世后,兄弟倆依法繼承了該筆款項的債權,但村委會因后續資金周轉困難,這筆欠款遲遲未能清償。幾年來,兄弟倆多次與村委會協商,卻始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矛盾逐漸升級,最終無奈選擇向扶余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沒有簡單選擇“一判了之”。“這起糾紛里,一邊是村民的合法債權,一邊是村集體的實際難處,更牽扯著鄉里鄉親的情面,判決容易留下‘后遺癥’。”承辦法官深知基層糾紛的特殊性,始終秉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的“楓橋經驗”核心要義,第一時間想到聯合基層治理力量破局。
很快,承辦法官主動對接村委會,多次深入村里,一邊向村委會負責人詳細釋明《民法典》中關于債務清償的法律規定,明確其法定責任,詳細了解村委會發展困難;另一邊則拉著兄弟倆坐下來談心,結合鄉情民意疏導他們的焦慮情緒,也細致講解村集體當前的發展難處,引導他們換位思考,讓原本劍拔弩張的氛圍漸漸緩和。最終村委會承諾在隔年元旦之前還清全部欠款,雙方順利達成調解協議。
基層糾紛化解
既要守好法律底線
更要捂熱民心溫度
接下來
扶余法院將繼續走進鄉村
貼近群眾
在家門口解決好矛盾糾紛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讓法治的溫度溫暖每一個鄉村
【松原中院歡迎您關注】
來源:扶余法院
初審:崔蒼竹
復審:龍 滌
終審:李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