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重慶頻道
胡虹 潘珍凈
1950年6月10日,一陣槍聲劃破了臺北馬場町刑場的上空,朱楓等烈士英勇就義。隨著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朱楓等烈士的英雄事跡讓人淚目,烈士遺骨是否安然“回家”,也牽動著廣大網友的心。
2010年12月9日,一架從臺北起飛的航班平穩降落北京。在渝臺商、中國生命集團董事長劉添財懷抱著一個特殊的匣子,步履沉穩地走下飛機。匣中安放的,是犧牲整六十年的朱楓烈士的骨灰罐。
![]()
劉添財將朱楓烈士的骨灰罐交給其后人。受訪者供圖
這一刻,跨越海峽的漫漫歸途,終于畫上句號。
近日,作為這一幕的親歷者劉添財向我們詳細講述了這段跨越海峽、烈士歸家的故事。
一份跨越海峽的承諾
2010年,在歷經幾十年輾轉尋找后,朱楓的女兒朱曉楓終于找到了母親的骨灰,并通過DNA比對確認身份。然而,這只是第一步。
如何將烈士遺骸從臺灣接回大陸,成為一個棘手的難題。其中牽涉眾多復雜的程序。
幸而在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特事特辦”推動下,一切手續得以加速推進。
“當年,是相關單位請民政部協助,民政部再找到中國殯協,然后中國殯協找到了我。”劉添財回憶說,由于此類事件在兩岸間尚無先例,每一步都充滿未知——從家屬身份的認定,到“骨罐”的領取與出入境,無一不是從未走過的路。
但劉添財在接到電話后,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作為中國殯協第一位海外會員(注:中國生命集團在海外亦有產業),又是臺灣同胞,我義不容辭。這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必須盡心竭力。”
![]()
劉添財與朱楓烈士后人合影。受訪者供圖
2010年12月9日,朱楓烈士的骨灰罐由劉添財全程護送,飛抵北京。
2011年7月,她終于回到了生她養她的故土——浙江寧波,安葬于鎮海烈士陵園。
冥冥之中的指引
這場跨越海峽的回家路,走得并不容易。
2010年11月22日11點20分,中國生命集團高雄分公司接到一個電話,來自臺北富邦銀行高雄大順分行警衛室:“你們有一份從南京寄來的快遞文件,遺落在銀行路邊。”
此時,那份載著關鍵信息的“朱楓烈士女兒的委托書和關系證明書”,從南京寄往臺灣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天,劉添財與團隊連日追蹤,快遞卻如石沉大海,以為文件已丟失。
這通突如其來的電話,讓劉添財緊繃的心弦驟然一松。
“我們立刻派人去取快遞文件,公文封的外層已經被雨水打濕,幸好里面的文件完好無損。”劉添財回憶。
![]()
劉添財講述朱楓烈士“回家路”背后的故事。曾英豪攝
文件到手,刻不容緩。劉添財與團隊第一時間奔赴海峽交流基金會高雄分會辦理手續,為這位漂泊六十載的烈士,鋪平了最后一段回家路。11月底,所有手續終于塵埃落定。
“我在知曉那個電話時,當時心里一震,覺得這或許是冥冥中朱楓烈士的指引。”談及此處,劉添財眼含熱淚。
希望看到骨灰罐的“原貌”
在一系列手續辦理完畢后,劉添財和團隊立刻前往“臺北市示范公墓靈骨塔”,準備將朱楓烈士的遺骨運送回國。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歷經歲月,裝骨灰的陶罐,已有裂紋。
![]()
朱楓烈士的骨灰罐。受訪者供圖
“我們不敢輕舉妄動,第一時間聯系了家屬。”電話那端,家屬的愿望簡單而鄭重:希望看到陶罐“原貌”返回。
為了這個心愿,劉添財和團隊立刻商議解決方案。“我們先用一個鐵盤小心翼翼地將骨灰罐安置好,一路護送到高雄。”隨后,他們又用兩層布包裹,外加圓柱形容器,確保骨灰罐完整。
為了萬無一失,他們還設計了特殊的護送方式。登機前,劉添財在腰際綁了一個軟托,將骨灰罐安置在他的胸前。“用我的身體做最后的減震。走路都格外小心,生怕有任何閃失。”
“我們必須把她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送到親人面前。”劉添財語氣堅定。
2010年12月9日,劉添財手捧這個匣子走下飛機,將朱楓烈士的骨灰罐鄭重交到其孫女徐云初手中。這一刻,漂泊多年的忠魂,終于回到她摯愛的故土。
護送朱楓回家的過程,對劉添財而言不僅是一次任務,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她不是一段遙遠的歷史,而是依然活著的精神力量,這份力量,是信仰高于生命的堅定,是理想照亮現實的執著,永遠激勵今天的我們!”劉添財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