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韓國總統李在明4日在國會發表其上任后的第二次施政演說,聲勢浩大,議題涵蓋外交、人工智能、關稅以及國防建設,每一條都透露著韓國對未來競爭的急迫感和戰略布局的野心。施政演說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種向世界宣示的節奏感,是政策與國家意志的交響樂。
![]()
李在明談及APEC會議成果時,著重強調韓中雙方合作共贏。他提到,韓中兩國央行續簽了規模高達70萬億韓元的本幣互換協議,這不僅是一紙數字,更是一種金融互信的象征。它標志著韓國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尋求平衡、爭取主動的姿態,同時也體現了務實外交原則的落地執行——國家利益至上、強化國際地位。這種以經濟手段為核心的外交策略,不僅延伸了韓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觸角,也為未來貿易和金融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在與美國的互動中,李在明披露,韓美首腦會談帶來了關稅協議的進展,同時在核動力潛艇燃料獲取方面取得突破。國防自主,這個詞在他演講中被反復提及。韓國正加緊彌補戰略短板,不僅僅是為了軍事防御,更是為了在全球地緣政治棋局中贏得更多話語權。AI發展與自主國防的交織,展現出韓國希望在技術與軍事兩條戰線同時發力的野心。
在人工智能領域,李在明毫不掩飾危機感:“我們所處的形勢絕非可以安于現狀或自滿的程度。”他警告,國際貿易秩序重組和AI浪潮的沖擊正迫使韓國加速轉型。過去政府在研發投入上的延誤,使韓國在AI競爭中起步較晚,而現在,35.3萬億韓元的國家研發資金投入,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這不僅是數字,更是國家戰略野心的體現。AI、文創、軍工,這些尖端領域的資金傾斜,顯示出韓國希望在未來科技戰場上掌握主動權。
![]()
李在明對前政府的批評亦是公開而直接,他點出研發預算削減導致的國家倒退。這個批評背后,是對政策連續性與國家競爭力的深切關切。追趕先行者,已經不只是口號,而是生存與發展之間的緊迫博弈。在AI和高端技術領域落后一步,可能意味著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失去主動權。李在明顯然意識到,這不是誰的個人榮辱,而是關系到國家存亡和國際地位的問題。
在國防建設上,李在明將“國防自主”提升至核心戰略議題。韓國推動從美方獲取核動力潛艇燃料,并在軍工領域大力投資,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國家安全的戰略布局。在東亞安全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強化自主國防不僅滿足傳統軍事防御需求,也為韓國在外交談判中增加籌碼。AI技術、核潛艇燃料、尖端研發投入,這些動作共同繪制出一幅“科技與安全并行”的國家戰略圖景。
李在明的施政演說如同一次宣示,既有危機感,也有行動力。他把外交成果、AI轉型、關稅談判和國防建設聯系在一起,構建了一個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實用主義戰略框架。無論是與中美的互動,還是面對國內外技術競爭壓力,韓國都在明確地告訴世界:我們在追趕,我們在布局,我們不會被時代拋在后面。
![]()
演講的節奏里有野心,有警覺,更有對未來的不容置疑。在國際貿易重組與AI大轉型的雙重壓力下,韓國正試圖用金融、科技和軍事的“三重奏”來強化國家實力。這不僅是對外宣示,也是對內凝聚力量:國防自主、科技領先、國際合作,每一條都與國家生存息息相關。施政演說結束時,留給觀眾的不是單純的政策清單,而是一種國家緊迫感、一種時代呼喚,一種在風云變幻中不容怠慢的行動力。
在未來的東亞舞臺上,韓國的每一步舉措都將被放大審視。AI浪潮、國防自主、金融互換、國際談判,這些元素交織成一條清晰的線索——李在明正在用行動回應時代的挑戰,也在為韓國繪制屬于自己的競爭藍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