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們誰懂啊!別人靠窗看風景,我靠窗面壁!”這句充滿無奈的自嘲,來自一位近期乘坐高鐵的乘客。
她提前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了從廣州南站前往茂名的車票,特意選擇了票面清晰標注為“靠窗”的3車廂1A號座位,滿心期待著可以一路欣賞沿途的風景,讓旅途輕松愉快些。
然而,上車后的一幕讓她傻眼了。
這個理論上應該擁有開闊視野的靠窗座,正前方竟然是一面嚴嚴實實的無窗墻體。
想象中的藍天白云、田園風光徹底泡湯,取而代之的是長達數(shù)小時的面壁體驗。
由于完全無法觀景且空間感受壓抑,這位乘客在旅途中途甚至不得不離開座位站立乘車,以緩解不適感。
她感到非常郁悶,認為如果時間緊買到無座票我認了,但標注靠窗卻沒有窗,感覺被誤導了。
事件經(jīng)報道后,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fā)酵。
面對質疑,12306客服和全國鐵路監(jiān)督熱線12327相繼作出了回應。
他們的解釋基本一致:當前售票系統(tǒng)和車票上僅標注靠窗或過道,但無法查詢具體座位旁是否有窗。
客服進一步說明,“窗的定義是指座位位于車廂中靠近窗戶的一側,而并非保證座位就緊鄰著一個窗戶,因為不同車型的結構設計差異,例如車廂連接處、設備安裝位置等確實可能導致個別座位前方是墻體而非窗戶。
兩家客服均表示,會將乘客關于細化座位標識的建議記錄在案,并向相關部門反饋。
![]()
一派網(wǎng)友力挺乘客,認為鐵路部門的解釋是在玩文字游戲,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這部分聲音在網(wǎng)絡上占據(jù)主流。
他們憤慨地指出,絕大多數(shù)普通消費者對靠”二字的正常理解就是座位旁邊有窗戶,能夠看到窗外景色。
鐵路部門利用信息不對稱,給出一個如此“技術流”的解釋,難以讓人信服。
有網(wǎng)友調侃:“照這個邏輯,靠過道是不是只要在過道那一側就行,哪怕中間隔了十個座位?”
法律界人士也站出來發(fā)聲,例如有從事律師的網(wǎng)友指出,消費者在購票時依法享有知情權。
鐵路部門目前的標注方式未能客觀反映座位的真實情況,可能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建議細化為窗戶旁靠窗座與兩窗間靠墻座,以保障乘客的權益。
另一派網(wǎng)友則顯得更為佛系,他們認為此事雖體驗不佳,但情有可原,甚至有人發(fā)現(xiàn)了面壁座的獨特優(yōu)勢。
這部分網(wǎng)友認為,高鐵車型眾多,結構復雜,售票系統(tǒng)確實難以做到對每一個座位的前方景觀進行精準預告,鐵路部門的解釋從技術層面可以理解。
更有趣的是,一些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網(wǎng)友分享說,這種面壁座其實特別適合短途旅行或者想要休息的乘客。
因為一側是墻,干擾更少,反而能獲得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空間,更容易入睡或者專注做自己的事,避免了過往人流的影響。
![]()
事實上,解決“面壁座”這類問題,在技術上并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
正如許多網(wǎng)友和建議所指出的,鐵路部門完全可以在售票系統(tǒng)中,通過簡單的圖標或文字備注如增加“墻”或“窗”的標識,就能清晰地告知乘客座位的真實布局。
或者,更進一步,甚至可以嘗試對景觀視野不同的座位實行差異化定價,讓乘客擁有更多選擇權。
關鍵在于,服務提供方是否真正愿意站在用戶的角度,將工作做細做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