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市長選舉落下帷幕,34歲的民主黨左翼候選人曼達尼擊敗前紐約州長科莫與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成功當選紐約市下一任市長。這一結果不僅讓曼達尼成為紐約市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更以創紀錄的投票人數,為這場被稱為“紐約多年來最關鍵、最受關注”的市長選舉畫上句號。
投票站關閉時,紐約市已有超過200萬選民完成投票,這一數字創下1969年以來紐約市長選舉的最高紀錄。高投票率背后,是紐約市民對城市未來發展的高度關注——從住房可負擔性、公共安全到經濟復蘇,一系列民生議題讓這場選舉承載了遠超以往的期待。
隨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主流媒體陸續宣布曼達尼勝選,位于布魯克林派拉蒙劇院的曼達尼競選總部瞬間爆發出歡呼聲,支持者們伴隨著嘻哈音樂跳舞、合唱,現場彩帶紛飛,氣氛熱烈到頂點。
作為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的勝選被視為紐約左翼政治力量的重要突破。他出生于烏干達,父母為印度裔,幼年隨家人移民美國,此前曾擔任紐約州議會議員,因主張“為工薪階層爭取權益”“推動租金管控”等政策獲得年輕選民與少數族裔群體的廣泛支持。
選舉當天上午,曼達尼還特意前往皇后區的一處投票站投票,并公開表示支持選票上涉及住房保障的提案,再次強調自己“解決紐約住房危機”的競選承諾——這一議題正是他此次競選的核心主張之一,也成為吸引大量年輕選民的關鍵。
相比之下,兩位競爭對手的選舉日則顯得低調許多。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前紐約州長科莫,當天在曼哈頓完成投票后未過多公開露面。科莫曾擔任三屆紐約州長,2021年因性騷擾丑聞辭職,此次復出參選原本被視為“政治回歸”的關鍵嘗試,且在競選后期獲得前總統特朗普的公開背書——特朗普甚至曾威脅,若曼達尼當選,將考慮削減對紐約市的聯邦資金支持。
![]()
但科莫的“中間路線”未能打動足夠多選民,最終在投票中未能撼動曼達尼的領先優勢。而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則選擇在提前投票階段完成投票,這位以“平民主義”形象參選的候選人,始終未能突破共和黨在紐約市的“少數派困境”,最終以較大差距落選。
此次選舉期間,曼達尼也曾面臨爭議,有反對者指控其存在“反猶傾向”,但曼達尼多次公開否認這一指控,并在競選后期專門發表聲明,承諾當選后將“全力保護紐約猶太社區的安全與權益”,同時推動不同族裔群體之間的包容與合作。這一表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爭議,也幫助他鞏固了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
從選舉結果來看,曼達尼的勝選離不開多重因素的疊加:年輕選民的高參與度——他在35歲以下選民中的支持率遠超對手;少數族裔群體的集中支持——拉丁裔、非裔與亞裔選民中,曼達尼的支持率均領先科莫與斯利瓦;以及對“變革”的渴望——紐約市民對傳統政治精英的不滿,讓作為“政治新人”的曼達尼獲得了更多信任。
接下來,曼達尼將在明年1月正式就職,接過紐約市的治理重擔。如何兌現“住房保障”“公共安全改善”“經濟公平”等競選承諾,如何平衡城市不同群體的利益,如何應對特朗普政府可能的聯邦資金施壓,都將成為他上任后面臨的首要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