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電不加油,還不怕冷?要不是親眼看到,我差點以為是哪位段子手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可樓下小區(qū)的王叔,前天就騎著這玩意兒到處溜達,連電動車都一臉“失業(yè)預警”的表情。
新型交通工具,最近真有點火,不光是網上熱搜,連我們社區(qū)那幫愛嘮嗑的叔叔阿姨,都開始研究起“以后不充電不加油怎么續(xù)命”了。
最先抓住我眼球的是它的外觀。你說它像自行車吧,人家比自行車多點肌肉感;說像摩托,又沒有摩托那種“叛逆少年”氣質。遠遠一看,像是給小米電動滑板車裝了四個輪子、加了點機甲外殼,走哪都帶點未來感。
車身沒那么臃腫,流線型一體化,有種“城市小獵豹”的既視感。王叔說:“你別看小,俺老王一米八坐進去一點不憋屈。”我還真試了下,腿沒夾著脖子,頭頂也不磕,空間感比預期強。
同級別電動小車,后排一般都是“兒童專屬”,這臺后排真能塞下倆成年糙漢,當然,坐久了還是不如大SUV,但短途代步絕對夠用。
![]()
內飾嘛,真不是那種“塑料感沖天”的廉價風。方向盤手感意外扎實,中控屏雖然不算大,但UI做得清爽,操作順手。最絕的是座椅:冬天自帶加熱,夏天有通風,這點比我家的老帕薩特還講究。
副駕前還能隨手放個奶茶、手機、鑰匙,儲物空間雖然不夸張,但布局順手,沒那種“明明有空間卻不知道怎么用”的尷尬。
動力部分,說實話,這玩意兒不追求推背感,誰要開它去飆車,純屬跟生活較勁。起步輕盈,油門踏下去,響應比電動車甚至還快一丟丟。
最大亮點,還是“不充電不加油”——你沒看錯,它靠的是氫燃料或者太陽能之類的黑科技。王叔得意洋洋地說,冬天再也不怕電池掉電如流水,徹底跟“冬季續(xù)航焦慮”說拜拜。
你要說能跑多遠?官方宣稱五百公里,實際體驗四百多吧,市區(qū)通勤完全夠用。
![]()
說到用車場景,我親眼見過王叔騎著它,冬天早上六點還在社區(qū)門口接孫子,車里暖風開得呼呼的,外面凍得直跺腳,車里倆人跟蒸桑拿似的。也試過下雨天,玻璃除霧、雨刷一應俱全,不像以前的電動三輪,刮風下雨全靠“自帶雨傘”。
而且,停車這事兒太省心,地庫、小區(qū)、商圈隨便塞,甚至有點像小時候拎著玩具車滿地跑。
智能配置也有,導航語音,倒車影像,盲區(qū)監(jiān)測都安排上了。別指望有激光雷達那套“自動變形”,但對于日常通勤,絕對比很多“半智能”的老油車靠譜。
王叔說:“俺孫子會喊‘小X同學,去幼兒園’,車直接導航,連歌都能點。”有時候,科技感就是這么接地氣。
不過,也不是沒有槽點。首先,價格還沒完全親民,畢竟新技術、新平臺,量產規(guī)模沒上來。王叔買的版本,落地得八九萬,跟合資小電車差不多,性價比說實話還沒到“閉眼沖”的地步。
![]()
其次,補能網絡還沒鋪開,氫燃料、太陽能這些,在一線城市勉強找得到,到了縣城、小鎮(zhèn),想加個氫還得提前預約,真有點“新能源玩家專屬俱樂部”那味兒。
再有,內飾雖然用料提升了,但細節(jié)上還是有點“試驗品”感,比如有一次門把手卡住了,王叔扯了半天,差點以為要拆門。
安全性能倒是讓人放心,車身結構很扎實,主副駕氣囊、ESC穩(wěn)態(tài)控制、胎壓監(jiān)測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王叔還開玩笑說:“俺就看中它皮實,萬一哪天被快遞三輪蹭了,維修也方便。
”不過別指望碰撞得分能和BBA比肩,畢竟這類車主打靈活、輕便,真要拿去頂牛,還是省省吧。
最后,這車到底能不能取代電動車?說實話,像王叔這種早起遛娃、買菜通勤的場景,體驗確實比傳統電動車強不少。可真要全社會普及,價格、補能、售后這三道坎,不是誰都能一蹦跨過去的。你們覺得,未來你家樓下會多出這種“不充電不加油不怕冷”的新物種嗎?如果讓你選,電動車、油車和這臺新玩意兒,你會怎么選?歡迎評論區(qū)暢聊,說不定哪天咱們小區(qū)就是全國第一個“氫能社區(qū)”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