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中工網)
11月4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寧夏依法統籌公安生態警務、檢察公益訴訟、法院生態審判、司法生態普法,銜接啟動“昆侖”行動、“守敬”行動,一體推進生態司法保護、生態法治教育、生態文明塑造。
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野生鳥類違法犯罪,并布局建設“1+5+N”生態警務體系,組建1686名森林警長、381名河湖警長隊伍,全力守護“一河三山”生態安全。法院依法審理非法獵捕、出售蒼鷺等野生鳥類案。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400余件,占全部公益訴訟案件的41.2%,為守護“塞上江南”的綠水青山、推動綠色轉型提供了堅實法治支撐。
![]()
據介紹,寧夏檢察機關聚焦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探索推行以專項監督促進系統治理的辦案模式。針對“一河三山”生態保護難題,部署開展“黃河保護綜合治理”、水行政執法“守敬”行動、“檢察藍守護林草綠”等專項行動,督促清理污染水域面積4萬余畝,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500余公里,修復流域內被損毀林地、草原、濕地9100余畝,治理被污染土壤近35萬畝,督促相關部門對2300余眼違規取水“自備井”進行整治,以檢察履職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源頭治理、系統修復。
此外,寧夏檢察機關持續深化落實“府檢聯動”意見,同生態環境、水利、林草等行政機關簽署七項跨部門協作機制,建立線索移送、聯動協作、聯席會商、聯合督查等制度,充分發揮“河長+檢察長+警長”“林長+檢察長”等機制作用,持續凝聚保護合力。同時,加強檢察一體履職,增強了黃河(寧夏段)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力度。(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學禮 李靜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