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蘿吉
說實話,我知道燃油小車市場早已沒落,但是查了下幾款車型的銷量,其慘狀還是有些觸目驚心了。
![]()
今年9月份,大眾POLO(參數丨圖片)上險量79輛,東本LIFE 46輛,曾有“50萬內最好神車”稱號的飛度,只有22輛。與此同時,宏光MINI和銀河星愿這兩款電動小車,卻成為9月份上險量唯二超過5萬輛的超級爆款。
不過,價位稍稍往上移,在10萬元左右家用轎車、SUV市場,不同動力類型之間的市場格局,又是另一番天地。今天我們拋開網上最火的中高端產品,把目光聚焦到距離老百姓最近的平價市場,探究下不同產品的格局現狀,以及背后的邏輯。
純電份額接近100%,小、微車市場率先達成純電化
燃油小車份額接近歸零,核心因素自然是來自純電車型的競爭,不過需要了解的是,在2020年宏光MINI引爆市場之前,以燃油車為主的小、微車市場,已經處于持續沒落狀態。
![]()
燃油小車的巔峰時期,大約是在2010-2015年前后,當時國民收入普遍偏低,很多家庭的第一輛車,都會考慮門檻最低的小微車型,包括當時很火的鈴木奧拓、吉利熊貓、比亞迪F0等A00級微型車,以及價位稍貴的本田飛度、大眾Polo、日產瑪馳、豐田雅力士等等。
![]()
而隨著國民收入逐漸增加、自主品牌SUV和平價轎車的興起,小微車型難以滿足家庭用戶對空間、實用性的需求,份額開始逐年下滑。
2017年,Polo和飛度的銷量分別達到16萬和11萬輛,到了2020年,他們的銷量已經分別降到了4.8和5.8萬輛。如果沒有新能源市場的爆發,燃油小車市場,在中國也難以逆轉持續萎縮的趨勢。
而正當人們認為中國消費者不再需要小、微車時,2020年之后陸續上市的宏光MINI、熊貓mini、海鷗、海豚、繽果、星愿等等純電小車,把這個細分市場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如上表,9月份宏光MINI、星愿均突破5萬輛,超2萬輛的有海鷗、Lumin、海豚3款車,另有4款車型單月過萬。僅僅Top 10的總銷量,就超過了23萬輛,遠超曾經燃油小車巔峰時期的規模。
也就是說,純電小車如今的成就,并不是在燃油小車萎縮時趁虛而入,也并非簡單的取代后者,而是創造了獨屬于自己的新的時代。某種意義上,純電技術的成熟,才讓小、微車這個類別,進化到了究極狀態。
電動時代,中國人為何重新愛上了小車?
近幾年很少被提及的一個說法,是中國人對于車的偏好是“以大為美”,和美國市場有些相似,十多年前燃油小車受歡迎,本質上還是受制于消費力。再加上燃油小車利潤太低,廠商也主動縮減了這方面的投入。
而事后證明,中美兩國的汽車生態還是明顯不同的,國內消費者逐漸對大車祛魅,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購第二輛車,更符合日常市區代步的電動小車,就成了新寵。
![]()
對于通勤、代步車而言,純電小車完美解決了此前燃油小車的諸多痛點:
通勤里程普遍較短,200-300公里續航的純電小車可以輕松覆蓋;
純電動力的特性,在燃油車油耗最高的城區環境,純電小車的電耗卻更低,出行成本大大縮減;
純電平臺無需考慮傳統發動機、變速箱等機械部件,空間利用率大大提升,小巧車身下就能實現遠超燃油小車的乘坐和儲物空間;
緊湊級以上純電動車,一直面臨的續航、補能困境,在無需承擔長途出行的純電小車身上大大弱化。
基于以上原因,在新能源車整體滲透率剛剛超過50%時,小、微車市場的純電車型,已經占據了接近100%的份額。
至于插混和增程動力,因為各自都需要放置發動機或變速箱,在成本、空間利用率等方面,相較燃油小車沒有明顯優勢,對于代步場景也全無必要,所以各廠商也就沒有費心研發和投放插混或增程的小微車型。
![]()
如果說10多年前消費者選小車,很多時候是迫于購車預算的無奈,那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經過近幾年幾輪價格內卷,軒逸、朗逸、帝豪、甚至卡羅拉等三廂轎車,都已經下探到了7-8萬區間,很多消費者依然選擇純電小車,并非買不起“大車”,而是主動的選擇。
當然,能夠承擔綜合場景的三廂轎車和SUV,還是有很多受眾的,而對于這兩類產品,市場格局就和小、微車市場大不相同了。
10萬級三廂車、SUV市場,燃油車仍占優勢
把價格錨定在終端價10萬元左右,挑選出不同動力類型三廂轎車的銷量Top 10,市場格局大概是這樣的:
![]()
很明顯,10萬級三廂轎車市場,燃油車依然占據著最大的一塊份額,9月份銷量過2萬輛的有3款,Top 10車型總銷量接近14萬輛。插混類別也有銷量逼近3萬輛的親PLUS DM-i,但爆款主要集中在比亞迪品牌內部,Top 10車廂總銷量將將超過11萬輛。
至于純電類別,目前最暢銷的MONA M03也未突破1.5萬輛,排名第二的零跑B01,是近期上市不久的新車,Top 10車廂總銷量不到8萬輛,加到一起還不及純電小車中宏光MINI、星愿兩款車。
![]()
10萬級SUV市場里,純電車型的份額要高一些,已經超過了插混SUV,但和燃油SUV依然存在很明顯的差距。而且9月銷量破2.5萬輛的元UP,是10萬價位最暢銷的純電車型,但它的核心定位其實不過是大一點的代步車,購車邏輯更接近于純電小車。
也就是說,不管是細分市場的份額、還是整體銷量規模,在10萬元這個價位,純電三廂車和SUV都遠低于純電小車。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綜合場景需求。
![]()
對于純電車型來說,一旦需要兼顧長途出行,消費者對續航、補能的需求就會驟增。日常代步場景,續航200-300公里、再加上家用或公共場所的慢充樁,已經足夠滿足需求,而對于純電三廂轎車,哪怕續航達到500公里,也無法打消人們對補能的焦慮。
10萬價位,是純電三廂車和SUV的入門級別,受制于成本,800V以上高壓平臺、100kWh左右的超大電池組,以及5C、6C規格的高倍率電芯,目前都無法加裝在10萬級純電車型上,CLTC工況400-500公里續航+普通快充,是這個級別純電車型的常規配置。
很顯然,這種續航和充電配置,應付綜合場景的能力,是不如燃油車或插混車的。而且在自主、合資品牌燃油車不斷降價的背景下,10萬級純電車在用車成本上的優勢,也被大幅消減。
10萬級純電車型的增長,已經在提速
10萬級純電家用車份額依然偏低,是目前的現狀,但當下的趨勢是,這個類別的市場已經開始加快增長。
![]()
7月底上市的零跑B01,9月銷量已經突破1.3萬輛;合資陣營的日產N7、豐田鉑智3X兩款純電車型,9月銷量分別達到6888和9421輛。
另外,近半年來躋身新勢力頭部的零跑,背后增長的動力核心就來自純電產品,C10、C11、C16等車型均有純電和增程版本,且價格非常接近,但各自純電版的銷量,都明顯高于增程版本。
以上這些趨勢表明,隨著10萬級純電車型產品力的不斷提升,燃油、插混車型的份額也在被純電車型侵食。雖然進展速度相對較慢,但純電車型在10萬級家用車市場的持續增長,也已經是當下不可逆轉的趨勢。
而隨著大容量電池、高壓平臺、高倍率電芯等技術的逐漸下放,純電車型在完全占據小、微車市場之后,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10萬價位的主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