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由AI生成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錦童
近日,太陽系第三位“星際訪客”3I/ATLAS正加速靠近太陽,自7月發現以來,就吸引著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和星際愛好者的目光。
美國伽利略計劃主導者,哈佛大學阿維·勒布教授稱其可能并不是星際天體,而是一艘外星文明派出的“母艦”,利用太陽引力加速或減速,并躲在太陽背后。
其實,阿維·勒布并非首次提出類似觀點,早在2017年,他就曾表示“奧陌陌”可能是外星探測器,而這一次他又做了大膽預測。
不過,目前科學界的主流看法幾乎一致,認為他的猜測缺乏證據,更是從各個角度“花式打臉”勒布。英國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克里斯·林托特直言,勒布的理論“完全是無稽之談”。
但由于他本人影響力較大,也有很多“粉絲”,盡管現在科學證據已經十分明確,“外星母艦”的話題還是在網絡上快速傳播。
![]()
3I/ATLAS毫無疑問是一顆彗星
對此,小行星防御領域學者,科普中國專家“李老師水煮宇宙”表示:“3I/ATLAS是小行星撞地預警系統(ATLAS)在7月發現的一顆彗星。”
![]()
3I/ATLAS的軌道示意圖 圖片來自NASA
其實小行星的軌道的扁率(偏心率)大多都在0(近圓軌道)- 1(極扁橢圓)之間,而3I/ATLAS的軌道偏心率大于6,它沿雙曲線軌道運動,這對太陽系的天體來說是“不正常”的,但對星際彗星來說卻很正常。
比如,在之前2017年發現的1I/?Oumuamua(奧陌陌)的偏心率就大于1,2019 年發現的2I / Borisov(鮑里索夫)也是雙曲線軌道。
3I/ATLAS作為第三顆造訪太陽系的“星際訪客”,雖然它58公里每秒的速度進入太陽系,軌道也不同尋常,而且傾角達到了176°,和黃道面平行,還是逆行的,有些不遵守太陽系的“交通規則”,但“李老師水煮宇宙”稱這也并不表明它是罕見的,因為星際天體軌道可能是各種各樣的。
“阿維·勒布享譽世界,在國際上很有地位,但這件事情上,科學界并不認同他的猜測,我們公眾也要有判斷力,不能因為某個短視頻有10萬+的流量就覺得是對的、是好的,我們要看多方觀點相互印證,并且進行后續追蹤。”
對此,“李老師水煮宇宙”也從軌道、尺寸、成分和光度四個方面對3I/ATLAS進行了解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判斷一個天體是不是‘外星來客’”的完整證據鏈。
![]()
阿維·勒布列出的3I/ATLAS可疑點 圖片來自阿維·勒布
![]()
軌道正常,尺寸異常是“烏龍”
勒布覺得3I/ATLAS很特殊,因為它連續飛躍了火星、木星和金星,而且和地球的距離在上億公里之外,是非常近的。
但“李老師水煮宇宙”表示,這并不算異常,像這樣的彗星有很多,早在2007年,我國臺灣鹿林天文臺就發現了彗星C/2007 N3(Lulin),鹿林彗星同樣是逆行軌道,也曾近距離接近火星、木星、金星和地球,甚至有兩次以上的機會接近地球。
此外,勒布還覺得3I/ATLAS抵達近日點的時候位于太陽背面,從地球的視角看像是被“隱藏”的,因此地面和大多數空間望遠鏡無法直接觀測它,這更像是“外星母艦”。
“7月1日的時候我們就在南方的夜空中發現它了,它一點也不隱蔽,也很亮,這完全就是個巧合的狀態,軌道正常,完全隨機,勒布的說法站不住腳。”李老師如是說。
至于尺寸方面,最開始其實是個誤解。
“一起開始我們把它當成小行星測量,但其實它是一個彗星,彗核小,周圍有大量塵埃散射,看起來像個‘毛線團’,所以當時把塵埃發亮的地方也算進去了。”“李老師水煮宇宙”解釋道。
所以,當時測出3I/ATLAS的體積巨大,直徑估計要達到20公里左右,而之前的那些不過幾百米,可以說它比前兩位星際訪客“奧陌陌”“2I/鮑里索夫”高出千倍乃至百萬倍,所以當時覺得它十分罕見。
等后來,確定它是彗星,按照彗星的進行測量,發現它的尺寸不超過5公里,甚至只有3公里。
在“李老師水煮宇宙”看來,勒布是先有的外星人的概念,才去找的論據,這并不科學,完全是個“烏龍”。
![]()
成分有鎳也有鐵,光度衰減方式無異常
氰基(CN)是太陽系彗星中常見的分子之一,但開始的時候3I/ATLAS上確實沒有檢測到氰基,而這也被勒布作為關鍵證據之一,來支持他提出的“3I/ATLAS可能不是彗星,甚至可能是外星飛船”的假說。
對此,“李老師水煮宇宙”解釋到:“剛發現的時候3I/ATLAS距離我們有六、七億公里,實在是太遠了,分辨率不夠,而且那個地方太冷了,導致其活動性沒那么強烈,物質噴發沒那么強,到了8月14號的時候,經過對光譜進行重新測量,發現了CN的存在。”
隨后,探測團隊還在3I/ATLAS上發現了鎳,一般來說有鐵就有鎳,但這個天體上沒有,所以勒布稱這是外星文明制造出來的東西,而不是自然形成的。
“鎳和羰基(CO)這種有機化合物結合,在陽光照射下就可以分解釋放出鎳原子,因為冰點比較低,很低的溫度就能升華,但鐵和羰基CO結合有所不同,冰點高,只有離太陽近的時候才可以看到。”“李老師水煮宇宙”如是說。
所以,隨著3I/ATLAS逐漸靠近太陽,溫度也越來越高,鐵元素開始升華,勒布的預言也是“破產”了。
不過,勒布還是不死心。
根據哈勃望遠鏡7月21號的拍攝情況來看,3I/ATLAS的光集中在核心部位,隨著距離越來越遠而迅速衰減,但彗星往往是核心亮,隨著核心距離變遠,光度緩慢下降。
![]()
哈勃空間望遠鏡于7月21日、距離3.65億公里處拍攝的3I/ATLAS圖像 圖片來自NASA
于是勒布就說,3I/ATLAS會自主發光,像是個“人工光眼”。在“李老師水煮宇宙”看來,這個觀點也唬住了很多人,甚至許多媒體也稱它是“外星飛船”。
但隨著它離太陽越來越近,形態也越來越接近太陽系的彗星了,光的衰減方式和目前的彗星也幾乎一致了。
“所以我們要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再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李老師水煮宇宙”笑道。
但我們還是不免好奇,為什么3I/ATLAS的中間這么亮,周圍衰減的這么快呢?
“李老師水煮宇宙”表示:“它和太陽系的彗星噴發的不太一樣,因為它在很遠距離的時候就開始噴發了,噴發的以干冰(二氧化碳)為主,噴發作用力沒有水冰的作用力大,所以周圍帶出的粒子不多,而干冰升華的也比較柔和,周圍彌漫的粒子也不多,只在頭部集中。”
此外,還有一個反尾的問題。一般來說,離子尾會嚴格沿著太陽風的方向,從太陽指向彗星外側(背太陽、略呈弧形),但3I/ATLAS的光度并不是尾巴方向最亮,而是沖著太陽的方向最亮,存在“反尾”。
這是因為,對著太陽方向受熱最多、溫度最高,對著太陽方向發出的粒子也最多,粒子多也就意味著反射的太陽光最多,所以看起來好像有個反尾。不過“李老師水煮宇宙”稱3I/ATLAS在8月27號的觀測中已經顯示不是反尾了。
![]()
由NASA的“毅力號”拍攝、并由Simeon Schmau?處理的彗星3I/ATLAS圖像
最后一個質疑是來自美國火星車“毅力號”拍攝的圖片,圖片顯示3I/ATLAS是圓柱體,但這種形狀只是圖像疊加處理造成的視覺誤差。火星車在約10分鐘內連續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由于天體在移動,疊加后形成了“光帶”狀的圓柱形外觀。
當然,這個觀點,阿維·勒布也是承認的。
![]()
![]()
運營編輯 |曹倩審核|孟莎莎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