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10月31日文章,原題:牛排經濟遠不止高價那么簡單對熱愛牛排的人來說,它的意義何在?我鐘愛烤牛肉:牛脂與火焰交融的香氣,世上獨一無二。曾幾何時,我還能一個人吃下一大塊厚牛排,啃著骨頭,細細品味那層“神圣的油脂”。但如今,那些日子一去不返。
紅肉如今對我的錢包毫不留情。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一家知名餐廳點一份當地著名的巴斯克大肋眼牛排,需額外支付95歐元(約合778.8元人民幣)。在倫敦,一家知名連鎖牛排餐廳的16盎司(約450克)肋眼自去年起漲價近10%,如今要價57英鎊。
這些價格的上漲反映出更深層的經濟現實。近來餐飲業不乏慘重虧損的案例,比如“撒鹽哥”努斯雷特·戈克切創立的連鎖餐廳就被爆出數百萬美元虧損。這家曾風靡網絡的餐廳帝國,如今因定價過高、盲目擴張、明星效應消退和性價比驟降而陷入困境。但受牛排通脹影響的遠不止于此。在美國,自2024年9月以來,牛排價格上漲超過16%。這一漲幅引發了廣泛不滿,甚至促使美國政府提議將從阿根廷進口牛肉的配額擴大4倍,以增加供應、緩解物價壓力。這項舉措被納入美國對阿根廷400億美元經濟援助計劃中。
美國牧場正面臨“斷代危機”。有數據顯示,美國肉牛養殖者的平均年齡超過58歲,牧場主群體正逐漸萎縮。隨著家族牧場關閉,牛群數量減少,肉類供應自然下降。其他國家也存在類似問題。英國牛肉進口商負責人內曼亞·博爾亞諾維奇表示:“英國牛農平均年齡59歲,更糟的是,35歲以下的牛農只占2%。這是一個正在消亡的行業,年輕人要么離開農場,要么改行。”
阿根廷雖仍保留眾多家族牧場,但牛肉產業正被大型企業整合。巴西的JBS公司便是其中的巨頭。去年,巴西向美國出口的牛肉量約為阿根廷的6倍。不過,美國對巴西牛肉征收76.4%的關稅,勢必影響供應與價格。巴西總統盧拉顯然難以像阿根廷總統米萊那樣與美國達成類似協議,但巴西農業巨頭仍可能從美國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援助中間接受益。
如果這些地緣政治的糾葛讓你打算戒牛肉,也有植物性替代選擇。只是過去5年,消費者對大豆或豌豆蛋白制成的人造肉興趣明顯下降。
?事實上,牛肉是一種稀缺而珍貴的資源。與工業化家禽不同,牛的繁殖與養殖效率較低。它們無法“開關一按”就迅速增產。母牛懷孕期需280天,幾乎與人類相同;它們還需要廣闊的土地才能自由放牧、生長。最上等的牛肉往往來自“退役”奶牛,這些年長的牛肉質量更佳。這一切都使得牛肉在“富人炫耀消費力”的世界里顯得格外珍貴。即使“撒鹽哥”的帝國已搖搖欲墜,從西班牙到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昂貴牛排餐廳,仍會吸引科技新貴和金融圈大佬,因此價格也不會下跌。(作者霍華德·蔡-奧安,朱迪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