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7件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涉及保健品、牛肉、中藥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并披露檢察機關今年前9個月辦理相關案件的數據。
據介紹,2025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1025件1693人,起訴3762件7316人;批準逮捕危害藥品安全犯罪279件443人,起訴1354件2668人。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471件495人,監督偵查機關立案182件213人。
據了解,這批典型案例辦理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堅持全鏈條打擊,全面懲處涉案的生產、運輸、批發、零售等各個環節。如,上海市檢察機關在辦理楊某等人通過網店銷售假冒偽劣保健食品案時,發現上游犯罪線索,及時引導公安機關追查原料供應商、包材生產人員、物流發貨人員、下游批發商、零售商等,徹底摧毀犯罪產業鏈。
二是堅持檢察綜合履職,推動建立健全協同高效的監管機制。一方面,刑事檢察部門協同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同步調查是否侵犯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益,符合公益訴訟起訴條件的,依法開展立案調查,一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及時修復公益損害。如,安徽省檢察機關辦理的陳某某等人生產、銷售假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被告人的行為不僅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而且嚴重破壞中藥材市場秩序、損害亳州“藥都”的聲譽。檢察機關在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另一方面,依法及時提出檢察建議,推動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如,山東省檢察機關辦理王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時,充分發揮大數據賦能作用,建立“食品安全從業禁止法律監督模型”,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糾正應被限制從業而未限制的違法經營人員6人,構建“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的立體化監督體系。
三是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如,貴州省檢察機關在辦理蔡某某等人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時,綜合行為人經營活動時間、具體行為、非法獲利等情況,對收購病死牛鏈條各個環節起主要作用的人員依法作出批準逮捕決定;對情節較輕的,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對不能證明其主觀故意的末端銷售人員、農戶,不作為犯罪處理。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相關負責人指出,檢察機關將持續加大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打擊力度,深挖上下游產業鏈,堅決摧毀犯罪網絡,進一步健全完善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行刑銜接機制,凝聚打擊涉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合力,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健康中國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紅星新聞記者 祁彪
(來源: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