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鐘國斌
2025年11月5日,科創板迎來宣布設立七周年。七年來,科創板承載改革“試驗田”功能,堅守“硬科技”定位,深化各項制度機制創新,改革效應不斷放大。特別是近兩年,“科創板八條”、科創板“1+6”改革舉措先后發布,科創板改革持續深化,成為資本市場培育與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陣地。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達592家,IPO募集資金9346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2088億元,合計超1.1萬億元。
“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
科創板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硬科技”企業,建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制度、靈活便捷的股權激勵制度和市場導向的并購重組制度,板塊定位和制度設計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科創板建設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國家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的一大亮點。科創板公司上市后成長性良好,以2019年為基數,近5年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8%和9%。57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已有22家未盈利企業在上市后實現盈利并“摘U”。
科創成長層企業跑出發展加速,35家科創成長層企業中,除多地上市的紅籌企業百濟神州、諾誠健華外,其余33家已披露三季報的公司在增收縮虧的同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營收同比增長35.09%,凈利潤同比減虧57.24%,研發強度中位數達44.34%。
其中,22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中,已有21家第五套公司自研的48款藥品/疫苗獲批上市,其余1家公司產品上市申請已獲受理;16家公司營收超過1億元,其中4家公司營收超過10億元。
集聚效應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科創板重點服務的戰略新興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公司占比超八成。科創板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形成示范和集聚效應,推動構建以行業“鏈主”為引領、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矩陣式產業集群。
以集成電路為例,科創板集成電路上市公司超120家,涵蓋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設備、材料、軟件等產業鏈各環節,匯聚了中芯國際、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等主要行業龍頭,逐步形成鏈條完整、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推動提升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化水平。
以中芯國際為例,公司科創板IPO募集資金達532億元,極大地支持了創新研發和擴產,同時牽引、帶動一批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設計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業內專家指出,如果科創板再晚幾年推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被“卡脖子”的問題將更加突出。與此同時,一批科創板公司持續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和產業變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正加快布局。
研發高投入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科創板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力度,2024年全年研發投入總額達到1680億元,是板塊凈利潤的超3倍。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總額1133.45億元,為凈利潤的2.6倍,同比增長9.01%,研發強度中位數12.4%,持續大幅領跑A股各板塊。
35家科創板公司在細分行業或單項產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國第一。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3萬項,平均每家公司發明專利達到230項。三成科創板公司的產品或在研項目在行業內具有首創性;超8成公司核心產品瞄準進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項產品或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優化服務科技創新的市場生態環境
資本市場既要維持投資與融資、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平衡,又要促進科技、產業、資本、人才的優化配置和良性循環。科創板的推出,對于暢通“科技-產業-資本”循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吸引人才方面,超6成科創板公司的創始團隊為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人才或行業專家,近3成公司實際控制人兼任核心技術人員。在引導資金方面,科創板帶動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風氣,約9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投資。
在二級市場投資方面,科創板已形成了由寬基、主題、策略等指數構成的指數體系,指數總數已達33條。截至2025年9月底,科創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科創板系列指數跟蹤產品規模合計超3300億元,其中科創50指數境內外跟蹤產品規模近1900億元。
在增強投資者回報方面,科創板公司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理念。2024年1月,科創板率先提出“提質增效重回報”倡議,今年有516家公司披露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占比近9成。超6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總額388億元,超290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2025年以來,79家科創板公司披露中期分紅計劃,合計擬派現規模超61億元。2024年以來,489家次公司推出回購、增持方案,合計金額上限近390億元;99家次公司利用專項貸款實施回購、增持,合計金額上限近140億元。
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有效發揮改革“試驗田”功能,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
首發上市方面,確立多元包容上市標準,探索制定并不斷完善科創屬性指標,把好入口關;再融資方面,精簡優化發行條件,縮短審核及注冊時限,建立小額快速融資制度,大大提高了公司融資的便利性;并購重組方面,完善重組認定標準,調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定價機制,作出更市場化的制度安排;股權激勵方面,創設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優化激勵對象范圍、授予規模和價格限制,靈活性、包容性大大增加;股份減持方面,創設詢價轉讓制度,通過市場化方式完善股份減持制度。
科創板改革試點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主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與此同時,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的落地,為2019年底《證券法》的修訂,特別是其中注冊制條文的最終確定提供了實踐基礎,加快了修法進度,進一步帶動資本市場法制建設取得突破和基礎制度持續完善。
“科創板八條”發布后,陸續制定或修訂發布20項制度規則,圍繞發行承銷、股債融資、并購重組、持續監管等方面,著力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度包容性與適配性,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今年6月中旬,證監會宣布繼續充分發揮科創板示范效應,加力推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入深化制度供給的新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