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說明:信息來自網絡,僅為宣傳中醫藥文化;如有侵權,聯系后將第一時間刪除。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所有信息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作為診療依據。我們不對使用這些內容后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圓滿落幕】第十屆亞太國際急診醫學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第十屆亞太國際急診醫學學術大會暨第二屆金陵急危重癥學術大會暨第六屆金陵急診ECMO大會暨2025年急診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于2025年11月02日于六朝古都南京順利閉幕。
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海島急救創新單元、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急診醫學專委會主辦,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承辦。會議以“引領、創新、協作、融合——急診急救大平臺建設的中國實踐”為主題,來自國內外的急診醫學同仁齊聚一堂,聚焦急診醫學發展前沿,共話學科建設新篇章,構建面向未來的生命救援體系。
![]()
開幕式上,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旭鋒教授致歡迎辭,為大會拉開精彩序幕。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呂傳柱教授、南京醫科大學校長胡志斌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劉云教授、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呂凌教授為大會致辭,國際首席醫學官 Freddy Lippert 教授、呂國忠教授、朱華棟教授、張茂教授、馬岳峰教授、潘曙明教授、曾俊教授、劉強暉教授等專家出席大會并作專題授課,為大會注入了深厚的學術內涵與發展 動力。
![]()
![]()
![]()
![]()
會議上還舉行了多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環節:中國縣級醫院聯盟與全球復蘇聯盟“高效心肺復蘇中國萬里行”項目合作簽約儀式順利舉行,這一“強強聯合”為推動心肺復蘇技術普及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呼吸機與靜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聯用供氧調節指南》團體標準正式發布,為臨床診療技術提供了科學規范;新書《成人體外心肺復蘇新技術》發布,為急診醫學領域增添了重要學術成果和技術指導;急診-慢重癥管理中國專家共識啟動會與《超保護與保護性機械通氣策略對于VA-ECMO治療難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UPPER 研究》啟動儀式相繼開展,標志著急診醫學在共識制定與臨床研究領域邁出新步伐。此外,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與危重癥醫學科精心準備了情景舞劇《生命協奏曲-急診人的時空答卷》,以藝術形式展現急診人的使命與擔當,引發全場共鳴。
![]()
大會共設置1個主會場與33個分會場,同時安排了4場workshop、3場競賽、24個學術專場、3個學術研討會及5個衛星會,涵蓋院前急救、創傷、中毒、ECMO、緊急醫學救援、急診學科建設、五大中心建設、急診科研等多個關鍵領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全面覆蓋急診醫學發展的核心方向,為參會者打造了全方位的學術交流平臺。
![]()
![]()
![]()
本次大會共匯聚487位國內外急危重癥醫學領域的頂尖專家與行業領袖,他們帶來了前沿的學術成果分享與寶貴的實踐經驗交流,吸引了國內外千余名急診同仁參會。這場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不僅為急診醫學同仁搭建了溝通協作的橋梁,更將推動急診急救大平臺建設的中國實踐邁向新高度,為全球急診醫學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
來源| 第十屆亞太國際急診醫學學術大會暨第二屆金陵急危重癥學術大會暨第六屆金陵急診ECMO大會暨2025年急診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會務組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2025年學術年會圓滿落幕
2025年10月24-26日,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主辦,海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海南省中醫藥學會聯辦的“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2025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海南中西醫結合急診醫學學術交流大會”在海南省海口市順利召開。本次大會由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海南醫院共同承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急診醫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通過中醫與中西醫結合急危重癥理論與技術培訓、經典經驗傳承研修等系列活動,圍繞院前急救、院內救治到康復管理的全流程開展深入交流。
大會匯聚來自全國多地區的權威專家,包括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力恒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海林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危重癥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齊文升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危重癥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方曉磊教授,國家藥監局海南真實世界數據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循證醫學中心王雯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院丁邦晗教授,國家青年岐黃學者、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張瑞芬教授,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會長、山東省中醫院急診重癥醫學中心主任孔立教授,廣東省中醫院海南醫院張漢洪教授等,圍繞民族醫藥在急危重癥救治中的臨床應用、標準化路徑與質量管理展開系統研討,共同推動民族醫藥與現代急診重癥醫學的深度協同。
![]()
開幕式上,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王慶、廣東省中醫院海南醫院黨委書記蔡敏、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秘書長關樹華、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會長孔立及國醫大師林天東,共同對會議召開表示祝賀,圍繞民族醫藥與急診急危重癥救治融合發展、高質量路徑、人才與平臺建設等提出殷切期望。他們強調大會兼具學術高度與實戰價值,需堅守以人民生命安全為中心的導向,鞏固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基礎,推動救治體系化標準化、成果轉化與協作共識,將民族醫藥融入現代急診重癥醫學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中西醫協同急診救治高地。
![]()
![]()
Part.01
搭建國家級高水平學術平臺
凝聚多學科力量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是在國家大力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和急診急救同質化提升的時代背景下,面向急診與急危重癥救治一線需求而組建的專業學術平臺。圍繞急危重癥救治的核心問題,分會組織系列學術年會、主題論壇和規范化培訓班,內容涵蓋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藥在急危重癥領域的理論體系構建、診療策略探索、標準化路徑實踐等關鍵議題。本次不僅關注膿毒癥、重癥感染、重癥營養、ARDS、急腹癥等臨床高頻重癥問題,也系統討論急診專科建設、質量管控、信息化支持、院前急救協同等體系性議題,力求以體系帶動臨床,以臨床驗證體系。
在多學科交叉合作方面,分會積極聯合中醫、蒙醫、藏醫、黎族醫、彝醫等多民族醫藥資源,推動民族醫藥特色經驗在現代急診語境下的再闡釋與再應用,逐步形成民族醫藥參與急危重癥救治的中國模式,展現民族醫藥在重癥救治、休克復蘇、器官功能保護等關鍵節點中的潛在價值。持續打造高規格學術交流平臺,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
![]()
堅持“規范化、標準化、可落地”
推動診療路徑建設
Part.02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標準的建立與落實。分會將“規范診療、路徑落地、質量可控”作為核心工作主線,圍繞急危重癥救治的關鍵節點,從理論到操作、從單病種到綜合救治場景,持續推動臨床路徑、質控指標、關鍵技術要點的梳理和推廣,努力把民族醫藥優勢從“經驗”提升為“規范”,從“單點應用”上升為“成體系方案”。 致力于在院前急救、院內救治到康復管理的全鏈條中,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可評價的診療路徑和質量標準,推動全國范圍的經驗共享、標準共建與模式共創。
通過主會場與分會場的專題授課、病例復盤、院前到院內的協同流程探討等形式,直接面對臨床真實需求。例如,圍繞心肺復蘇后綜合救治、膿毒癥相關器官功能障礙的干預思路、急腹癥的中醫藥診療路徑、中醫藥在院前急救與院內重癥管理中的銜接等重點內容進行系統分享,以具體臨床場景和救治流程為抓手推動規范化認識,強調“能用、敢用、會用”。
與此同時,分會也注重院前急救—院內救治—康復管理的一體化銜接,倡導把標準真正嵌入工作日常,服務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實際條件。這種路徑式的推進,正是民族醫藥融入現代急診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
Part.03
打造青年人才培養與傳承體系
激發學術生長力
人才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分會將青年醫師培養、科研思維訓練、臨床判斷能力提升放在突出位置,打造青年醫師展示平臺和病例匯報舞臺,推動“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人才梯隊建設。
在分會組織的會議與教學活動中,專門設置青年醫師病例展演與討論環節,邀請來自全國多家醫療機構的青年醫生圍繞典型、疑難、兇險病例進行系統性匯報,從病情演變、辨證思路、干預策略到救治轉折進行全流程闡述,并由資深專家現場點評。這種近距離、面對面的“臨床—思維—方法”打磨,不僅鍛煉了青年醫師對復雜重癥的判斷力,也推動中醫藥與現代急診技術在一線場景中的協同應用,形成可復制的教學范式。
![]()
此外,分會同樣重視高水平護理隊伍建設。護理專場圍繞危重癥患者救治鏈條中的中醫護理干預、院前與院內連續性管理、重癥患者全程支持等實際問題展開系統分享,強調“護理并非輔助”,而是急危重癥全程管理中的關鍵力量。這一體系化的護理培訓與經驗交流,進一步夯實了分會的人才培養版圖,使急診醫學的高質量發展真正落到“團隊能力”的層面。
![]()
面向未來:
以共同體意識為旗幟,以質量為核心
Part.04
展望未來,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將繼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引領,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證據為準繩、以臨床可用為檢驗標準”,深化民族醫藥與現代急診重癥醫學的融合與協同,推動多民族醫藥理論、經典經驗、臨床路徑在現代醫學體系內實現標準化表達和規范化實施。
分會將繼續發揮全國性學術平臺的牽引作用,匯聚臨床一線、教學科研、應急救治和公共衛生保障等多方力量,推動從理念到操作、從經驗到規范、從個案到體系的持續升級,助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民族醫藥特色的急診與急危重癥救治模式,服務人民生命安全,守護國家醫療安全。
Part.05
賡續紅色血脈,厚植使命擔當
10月26日08:30,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黨小組在孔立會長、張漢洪副會長帶領下赴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開展現場學習,重溫瓊崖革命光輝歷程,感悟信念、使命與責任。
通過史料、實物與影像學習,黨小組成員深悟瓊崖英烈的堅定信念、群眾立場與犧牲精神。這種精神為新時代醫療衛生戰線提供滋養,要求從業者將人民立場置頂、責任擔當落于一線,以專業能力服務臨床急需。
本次黨建活動是會議重要環節,既是回望初心的沉浸式學習,也是轉化政治自覺的實踐教育。代表們一致表示,將“紅旗不倒”精神轉化為推動民族醫藥融入急危重癥救治的行動,以堅定立場、務實導向扎根臨床、守護生命,實現黨建引領與學科建設同向發力。
![]()
![]()
本次系列學術活動的開展,為民族醫藥急診與急危重癥醫學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交流過程中,前沿理念與臨床經驗深度對話,中西醫與民族醫藥的協同實踐不斷走向成熟,為提升診療水平、完善救治體系提供了方向支撐。面向未來,期待更多專家學者和一線同仁攜手同行,以中醫藥與現代急診醫學的融合智慧,共同守護人民生命健康,書寫民族醫藥急診事業的嶄新篇章。
喜 報
![]()
10月31日,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醫師報》社、急診急救大平臺共同主辦的“寧危不懼”臨床實踐病例展演大賽總決賽在南京順利舉行。本次大賽前后歷時6個月,全國范圍內十一個賽區,一百余家醫院共同參與,前期通過省賽、大區賽層層選拔,角逐出10位選手參與總決賽,總決賽設一二三等獎各一名。我中心鄧兆巋主治醫師憑借精彩的病例匯報和臨危不懼的臨床反應能力突出重圍,一舉奪得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
本次總決賽是第十屆亞太國際急診醫學學術大會的重要環節,鄧兆巋醫師在病例匯報過程中條理清晰地闡述了危重病例的診斷思路及我院急診重癥醫學中心中西醫結合的診療特色,在全國各地急診專家面前展現出了深厚的醫學素養,打響了省中醫急危重癥的品牌。
此次獲獎是對急診重癥醫學中心醫療水平和人才培養工作的肯定,也激勵著中心醫護人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同時,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中心的整體實力,為推動“九個省中醫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說明:信息來自網絡,僅為宣傳中醫藥文化;如有侵權,聯系后將第一時間刪除。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所有信息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作為診療依據。我們不對使用這些內容后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
一滴泉,潤童年。
泉城濟南一滴泉經典學堂,致力于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學習(國學經典+中醫經典)。
一滴泉,雖小,卻可匯成江海;
一本書,雖薄,卻能點亮人生。
一滴泉經典學堂,愿做孩子人生的第一滴智慧之水。
![]()
泉城濟南周末少兒公益國學中醫學習活動:內容時間
周末少兒公益國學課堂:以《論語》為主,涵蓋其他國學經典,時間約一個小時,除寒暑假及小長假之外,持續推進。
周末少兒公益中醫課堂:以中醫經典為主,強調中醫生活化,注重健康生活養成,時間約一個小時,除寒暑假及小長假之外,持續推進。
![]()
泉城濟南周末少兒公益國學中醫學習活動:招生
面向小學生、初中生及家長朋友。
場地有限,額滿即止。
可以試學一次,試學后雙向選擇。
一旦正式確定參與學習,不得缺席、遲到、早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