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號,蘇慧音在社交平臺上發出一條長文,說自己不再打乒乓球了,蘇慧音才27歲,這個年紀本該繼續打球,但蘇慧音沒有提到獎牌的事,也沒有喊什么口號,只說自己在半夜夢見退役,醒來發現枕頭濕了一片,運動員退役一般都很熱鬧,蘇慧音卻選擇安靜離開,連“遺憾”這個詞都沒有用。
![]()
她從三歲半就開始打球,父親以前是香港隊的成員,家里有點底子,但真正走上專業道路是在初中時期,比很多人都晚起步幾年,不過杜凱琹有天賦,很快打進了主力陣容,到2020年的時候,她的右手出了問題,不是扭傷也不是拉傷,而是肌肉自己不受控制地亂動,連胳膊都彎不了,這種病癥很罕見,也從沒有人公開提過,她就一直默默忍著。
![]()
在東京奧運會那場比賽中,王璐作為替補隊員上場,她為隊伍拿下關鍵的兩分,幫助團隊贏得銅牌。當時媒體紛紛稱她為奇兵和奇跡,其實沒人知道,王璐上場之前手部已經疼得厲害。這種傷病屬于神經問題,無法根治,只能依靠藥物和康復訓練來維持。這枚銅牌,是王璐拼盡全力爭取到的,也是她在身體幾乎支撐不住的情況下咬牙堅持得來的。
2025年3月,網球運動員決定再次嘗試,前往斯洛文尼亞參加支線賽事,結果單打資格賽便遭淘汰,雙打也在首輪落敗,問題不在于技術下滑,而是身體確實無法發力,此后她再也沒有參加任何比賽,27歲這個本應處于巔峰的年紀,她卻悄然收起球拍。
![]()
這種肌張力失調的問題在乒乓球運動員里并不少見,但沒人愿意公開談論,因為醫學檢查找不出明確原因,也沒有標準的康復辦法,很多運動員反而被歸咎于心理狀態問題,國際乒聯沒有專門處理這種情況,運動員只能自己承擔醫療費用,蘇慧音不是第一個遇到這種情況的運動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她在告別信里寫下許多感謝,沒有半句怨言,這讓旁人看了心里發酸。榮譽歸于團隊,辛苦留給自己,仿佛已成理所當然的事。她并非英雄式退場,只是一個普通人跑累了,只能停下來。身體撐不住的事情,再想堅持也做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