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換天了。這話一點都不夸張。
34歲的佐赫蘭·馬姆達尼剛當選紐約市長。這個人不簡單。根據11月5日最新的選舉結果,這位34歲的州眾議員不僅成為紐約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更是該市第一位穆斯林市長、第一位印度裔市長,也是首位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市長。
![]()
你可能會問,這不就是個地方選舉嗎?有什么大不了的?
別急,咱們慢慢聊。這事背后的門道,可比表面看起來深多了。
先說說這個人。 馬姆達尼才34歲,標準的千禧一代。想想看,紐約這種國際大都市,以前管事的都是什么樣的人?不是經驗豐富的政壇老手,就是家底深厚的世家子弟。現在突然冒出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這本身就夠讓人意外的。
他出生于烏干達,父母是印度人,7歲才搬到紐約。這種移民背景,在以前的紐約政壇可是想都不敢想。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的政治立場。左翼,真正的左翼。不是那種裝裝樣子的進步派,而是實打實的激進改革派。
為什么是他?為什么是現在?
咱們得看看紐約現在什么樣。物價飛漲,治安問題不斷,移民問題棘手。老百姓對現狀不滿意,想要點新變化。馬姆達尼直接抓住了普通市民的痛點——生活成本,他承諾凍結租金、提供免費巴士、普及兒童保育,甚至要開設市政府經營的超市來降低物價。
![]()
這些主張聽起來很激進,但卻打動了不少普通紐約人。他的競選方式也很接地氣,沒有高高在上,而是經常在街頭散步,與選民聊天,這些片段被做成適合社交媒體傳播的剪輯,幫他積累了人氣。
再說說他的對手。安德魯·庫莫,前紐約州長,政治老手,卻因為性行為不端指控被迫辭職的黑歷史纏身。柯蒂斯·斯利瓦,共和黨候選人,但得票率只有24%左右,根本構不成威脅。選擇馬姆達尼,某種程度上也是選民對傳統政治人物的拋棄。
你可能會問,這么左的政策,真能行得通嗎?
說實話,我也懷疑。紐約不是個小城市,管著這么大的攤子,光靠理想主義可不夠。錢從哪來?治安怎么管?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馬姆達尼說,他要通過提高企業稅率到11.5%(與鄰近的新澤西州相同),以及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征收2%的所得稅來支付這些計劃。但這對企業和高收入人群會產生什么影響,還很難說。
但換個角度想,既然老百姓選了他,就說明現有的那套辦法已經不靈了。與其繼續修修補補,不如換個思路試試。成了,皆大歡喜;不成,至少也試過了。
這場選舉已經超越了紐約本地,成了美國政治的風向標。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近十個月后,美國選民首次通過全國地方選舉對他的第二屆任期做出評判。
![]()
就連特朗普本人也坐不住了,他公開威脅如果馬姆達尼獲勝,將撤回對紐約市的聯邦撥款,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必要撥款”。特朗普甚至稱馬姆達尼為“共產主義者”,并鼓勵自己的支持者投票給庫莫,盡管庫莫是民主黨出身。
馬姆達尼的回應也很有骨氣,他在投票后對記者說:“我不會被這位總統嚇倒”,“我將利用作為紐約下一任市長所能掌握的一切工具為人民而戰”。
這場選舉還揭示了民主黨內部深刻的分歧。前總統奧巴馬與馬姆達尼通了電話,但拒絕公開支持他,這反映了民主黨內部關于走中間路線還是左翼路線的辯論。而庫莫更是直言不諱地說民主黨內部正在發生“內戰”。
再說說選舉本身。這次選舉的提前投票人數超過73.5萬,創下了紐約市的記錄。到當地時間下午3點,距投票結束還有6小時,投票人數已達145萬,超過了2021年整個選舉日的114萬總票數。這么高的參與度,說明紐約人也知道這次選擇的重要性。
![]()
最后說說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首先,不要小看年輕人的力量。他們可能經驗不足,但他們有熱情,有新想法。有時候,打破僵局就需要這樣的新鮮血液。
其次,族裔政治正在成為新常態。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少數族裔走上政治舞臺。這是趨勢,擋不住。
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在變,而且變得很快。今天看來不可能的事,明天就可能成為現實。
馬姆達尼的勝利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在他上任后才開始。他將面臨來自特朗普聯邦政府的阻力,來自民主黨內部溫和派的懷疑,以及如何兌現那些昂貴承諾的現實問題。
所以,別急著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兒。看看這位年輕的市長,能不能給紐約帶來真正的新氣象。
說到底,政治就像談戀愛,合不合適,得試過才知道。紐約人做出了選擇,現在,輪到馬姆達尼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