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神助攻!罵曼達尼“毀紐約”,反幫他狂攬8%選票,氣急敗壞
咱先聊聊紐約最近最火的事,新市長終于選出來了!
11月5日那天,選舉結果剛一公布,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一刷新,不少年輕人直接舉著海報跳了起來,還有人當場開了香檳。
反觀一些老年市民,攥著報紙皺著眉,嘴里念叨著“這么年輕,能靠譜嗎?”。
這可不是簡單換個當家人,這事兒明擺著是紐約這座國際大魔都的政治版圖,徹底洗牌了!
說真的,曼達尼能贏,其實早有苗頭。
提前投票那幾天,紐約各個投票站都能看到年輕面孔扎堆,有的穿著印著“租金不漲”的T恤,有的舉著曼達尼的頭像牌,排著隊都不忘跟身邊人聊“再漲房租就得睡大街了,必須投曼達尼”。
數據顯示,這次35歲以下選民的投票率比上屆足足高了近20個百分點,要知道以前年輕人都覺得“選誰都一個樣”,這次能這么積極,全靠曼達尼那句“租金凍漲”的承諾。
你瞅瞅紐約的房租有多嚇人?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也就5000多美元,隨便一個單間房租就得3000往上,有的甚至得跟三四個人擠在布魯克林的老房子里,工資剛到手一半就交了房租,吃飯都得精打細算。
曼達尼這承諾一放出來,直接說到了年輕人的心坎里,不少人自發當起志愿者,走街串巷發傳單,連社交媒體上都被“曼達尼救房租”的話題刷了屏。
更值得說道的是,曼達尼這贏法,簡直是寫進歷史書的節奏。
34歲的年紀,出生在烏干達的印度裔,如今成了紐約400年來頭一個南亞裔市長,也是第一個穆斯林市長。
這背后其實是紐約的人口結構早變天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南亞裔占比已經沖到12%,第一次超過華裔成了紐約最大的亞裔群體。
皇后區那些南亞社區里,雜貨店老板、出租車司機全在幫曼達尼拉票,用印地語喊著“選自己人”,這股力量根本擋不住。
不光是南亞裔,非裔選民的轉向更是關鍵。
初選的時候,大部分非裔還站科莫那邊,畢竟科莫當州長那十幾年,多少給非裔社區辦過點實事。
可曼達尼是真下功夫,每周日雷打不動去非裔教堂做禮拜,跟牧師聊社區的治安問題,跟老人嘮孩子上學的難處,硬生生靠這股實誠勁兒,把民權領袖的背書給拿下來了。
反觀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雖說打著“保護社區安全”的民粹旗號,可在紐約這多元化的地界兒,根本沒幾個人買賬,民調始終在17%左右晃悠,全程沒掀起啥波瀾。
我跟你捋捋,這場選戰最刺激的不是辯論臺上的唇槍舌劍,而是一波接一波的反轉,比電視劇還精彩。
![]()
最大的變數,就是特朗普突然插了一杠子。
11月3日,這位紐約出生的前總統,在佛羅里達的集會上公然給科莫站臺,還發了條推特罵曼達尼“要是這小子當選,紐約就徹底完了,經濟社會全得崩盤,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他甚至明說“投票給斯利瓦就是幫曼達尼鋪路”,放狠話“曼達尼贏了,我就把聯邦資金砍到最低”。
這波操作看著是幫科莫,實際上可能是幫曼達尼贏了更多票。
科莫本身就一身毛病,2021年因為性騷擾丑聞,灰溜溜地辭了紐約州長的職務,名聲早就爛了一半。
現在被特朗普這么一背書,曼達尼直接抓住把柄,到處說科莫是特朗普的“傀儡”,還懟回去“特朗普幫科莫,根本不是為了紐約人,就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
要知道紐約可是妥妥的深藍城市,十個人里有七個對特朗普沒好感,這波反彈直接讓曼達尼的支持率又漲了8個百分點。
更有意思的是科莫的反應,他居然還順著特朗普的話說“總統說得對,投斯利瓦就是投曼達尼”。
可這話說出來,更沒人信他了。
這位67歲的政壇老炮,一直拿“管理大政府的經驗”說事兒,吸引了不少擔心“年輕人辦事不穩”的年長選民,可年輕人根本不吃這一套。
更要命的是,科莫的支持者全是布隆伯格那樣的富豪,對沖基金老板、媒體大亨捐了不少錢給他造勢,可這些人跟普通紐約人的日子隔著十萬八千里,誰愿意選個“富豪代言人”?最后民調一出來,曼達尼45.8%對科莫31.1%,優勢明明白白,徹底鎖死勝局。
巴以沖突這事兒,也成了選戰的分水嶺。
科莫是出了名的親以派,指著曼達尼的鼻子罵,說他把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叫“種族滅絕”太極端;曼達尼更硬氣,直接放話“要是內塔尼亞胡敢來紐約,我就下令逮捕他”。
這兩句話一出來,猶太選民直接被拆成兩半,保守派猶太人選科莫,自由派猶太人覺得曼達尼敢說真話,反而投了他。
紐約的猶太社區和穆斯林社區那段時間都在搞集會,一邊罵曼達尼“不懂外交”,一邊喊曼達尼“有骨氣”,族群博弈的火藥味都快飄出曼哈頓了。
別看曼達尼贏了選舉,敲鑼打鼓宣誓就職了,真正的難關才剛開頭。
首當其沖的就是特朗普的“斷供威脅”,這可不是嚇唬人。
![]()
紐約本財年能拿到74億美元的聯邦撥款,這里面23億是給公安系統的,18億是住房補貼,剩下的還要養警察、修學校。
要是特朗普真把這筆錢砍了,曼達尼承諾的“免費公交”“提高最低時薪”全得黃,他剛上臺就成立的住房危機特別工作組,也得成個空架子,租金凍漲就是句哄人的口號。
族群矛盾這顆雷,也沒排掉。
曼達尼那番親巴的話,讓不少猶太社區的人很不滿,他就職那天,還有小股猶太抗議者舉著“反對激進市長”的牌子;而他的少數族裔身份,又讓布魯克林那些白人保守派街區的居民犯嘀咕,覺得“他只會偏心少數族裔”。
紐約這地方說是“大熔爐”,其實各族群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以前的市長都得小心翼翼平衡各方利益,曼達尼光靠拉攏少數族裔根本不夠,怎么讓大家都服他,得好好琢磨琢磨。
最讓人捏把汗的,還是他的經驗短板。
34歲的年紀,比紐約近一百年的任何一任市長都年輕。
科莫雖說敗了,可人家當了十年州長,管過紐約州的爛攤子;曼達尼之前就是個州議員,管的事兒跟紐約市這級別的根本沒法比。
現在紐約麻煩一堆:犯罪率比去年漲了15%,地鐵里的流浪漢越來越多,市政府還有好幾億的預算赤字。
這些爛攤子扔給一個沒多少大場面經驗的年輕人,能不能扛住,真不好說。
不少紐約市民都在觀望,“口號喊得響,辦事能不能行,還得看真章”。
曼達尼能贏,真不是靠運氣,是紐約的人口早就變了,年輕人也不再當“沉默的大多數”了。
以前那種靠富豪撐場面、靠資歷混日子的精英政治,早就不吃香了,普通人要住房、要公平的需求,終于被人當回事了。
但話得說回來,喊口號容易,干實事難。
特朗普的施壓、各族群的矛盾、自己沒經驗的短板,每道坎都能絆倒他。
紐約人選他,不是看他年輕新鮮,是盼著日子能變好。
![]()
這位新市長要是能把承諾落到實處,那就是紐約的福氣;要是光說不練,下次選舉肯定沒人再買賬,畢竟老百姓要的是實在日子,不是漂亮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