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磐石法院如何一招“點穴”巧解10起物業糾紛僵局
當業主抱怨服務有瑕疵,物業訴苦收費難,社區里的這對“管家”與“家人”似乎陷入了無解的循環。如何破局?磐石市人民法院成功化解10起物業合同糾紛,提供了一份充滿司法智慧的“和解之鑰”。
在許多人看來,物業與業主的糾紛像一場“拉鋸戰”:業主手握“服務瑕疵”的清單,物業高舉“合同約定”的條款,雙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最終往往只能對簿公堂。
但在吉林省磐石市,一個涉及10戶業主的物業費糾紛系列案,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它沒有陷入“逐個開庭、逐案判決”的繁瑣循環,而是通過“審理一件,解決一片”的“示范性訴訟+批量化調解”新機制,讓10起糾紛全部塵埃落定,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糾紛的源頭,是磐石市某小區10名業主因對物業服務不滿而陸續停繳物業費。
“路燈報修了三天才亮,草坪里的雜草比花還多,這服務憑什么收全額的費?”業主王某的抱怨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繳費應與服務質量“對等”,眼前的瑕疵成了他們拒絕履約的“硬道理”。
而物業公司同樣滿腹委屈。“我們提供了合同約定的保潔、安保和維修服務,有詳實的記錄為證。個別問題存在滯后,但絕非整體服務缺失。”物業經理李先生表示,收費是公司維持運營、支付人員工資的基礎,長期欠費已讓公司不堪重負。
溝通無效后,物業公司只能將10名業主告上法庭。案件進入法院,傳統的處理方式是一案一審,但這意味著相同的法律問題、相似的事實證據將被重復審理,耗費大量司法資源,也可能因審理周期過長,加劇業主與物業之間的對立情緒。
面對這一典型困境,磐石法院的法官沒有選擇“按部就班”。經過細致研判,他們決定啟用一種創新的組合策略:“示范性訴訟+批量化調解”。
精選“樣本”,樹立標桿。法官從10起案件中,選取了事實最清晰、爭議最具代表性的一案,啟動快速審理程序。庭審中,雙方充分舉證、質證、辯論。法院經審理認為,物業公司已履行了合同的主要義務,其服務雖存在個別可改進之處,但并未構成根本性違約。因此,業主以此為由拒繳全部物業費,于法無據。據此,法院作出了責令該業主繳費的示范性判決。
這份判決,如同一盞明燈,為同類案件的處理樹立了清晰的法律標桿和事實認定標準。
批量釋法,預判明朗。示范判決后,承辦法官并未立即對其余案件開庭,而是主動向另外9名業主進行“判后答疑”,詳細闡釋判決背后的法律邏輯: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物業服務具有公共性,個別瑕疵可通過溝通、整改甚至另案主張權利等方式解決,但不能簡單成為拒繳全部費用的合法理由。
“法官把法條和道理都講透了,我們心里也就有了一本明白賬。”一位業主表示,明白了自身行為的法律風險和后里,抵觸情緒大大緩解。
在各方對案件結果形成穩定預期的基礎上,法官“趁熱打鐵”,組織了一場集中調解會。
這一次,氣氛不再是劍拔弩張。物業公司一方主動表態,將認真聽取業主意見,針對路燈維修、綠化養護等具體問題建立更快的響應機制。業主們也認識到,依法繳費是義務,理性維權才是正道。
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剩余9起案件全部達成調解協議,業主們自愿補繳物業費,物業公司也承諾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一場可能曠日持久的系列糾紛,在法院的創新機制下,實現了快速、平穩、徹底的化解。
編輯:李海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