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繼續陷入“停擺”僵局,美國社會與經濟所面臨的沖擊持續加劇。
央視記者 劉旭:我身后是國會參議院,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下午,臨時撥款法案仍未能在參議院獲投票通過,談判僵持讓政府重新“開門”無明確時間節點。
![]()
央視記者 劉旭:民主與共和兩黨圍繞移民、醫保補貼等條款繼續拉鋸。為了讓美國社會不至于太過混亂,一些聯邦核心部門與州政府在維持關鍵社會服務上采取了應急措施,但覆蓋面與持續性越來越差。社會與經濟影響已由“制度性風險”轉向“現實性痛點”。
交通領域首當其沖。數據顯示,全美目前空缺的空管人員崗位達3000個左右,相當于正常編制的10%。在亞特蘭大、芝加哥等樞紐機場,管制員超時工作已成為常態。更嚴峻的是,停擺以來約1.3萬名管制員和5萬名機場安檢人員被迫無薪執勤,導致病假率激增37%,部分機場安檢通道被迫關閉。美國交通部長達菲4日表示,若政府“停擺”繼續導致航空安全無法保障,不排除美國部分空域會關閉。
![]()
央視記者 劉旭:而另一方面,食品援助與社會救助也開始顯現斷層跡象。多個州在給低收入群體發放食品券和其他救助項目都出現暫停或者推遲發放,導致美國普通人生活艱難。聯邦雇員方面,未領到工資的情形讓許多家庭現金流告急,正常生活難以維系。
如果繼續下去,交通、司法等公共服務將會相繼出現混亂,美國企業和消費以及經濟信心都將受損,更實際的是,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為政黨無盡的撕扯買單。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