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將近三千個日夜,能做什么?
有人用它完成學業,有人用它打拼事業,而在靖遠縣高灣鎮屈吳山林區,生態護林員楊志孝,用八年時光,走出一條綿延不絕的青山守護路。
![]()
清晨七點,薄霧還未散去。
楊志孝已背上水壺、拿上防火設備,踏進了屈吳山的林間小道。腳步聲沙沙,驚起幾聲鳥鳴。他回頭一笑:“聽,山醒了。”
他在這片山腳下長大,山的寧靜、花的芳香、鳥的啼鳴,早已刻進生命。“我對這里有感情,特別喜歡這兒的安寧。”他說得樸素,卻字字沉甸。
這份源自心底的熱愛,讓他在枯燥的巡護工作中找到了人生價值。
![]()
護林,不僅是看樹,更是守心。
這句話,是老一輩護林員傳下來的。楊志孝記到現在。
他巡山,不只是為了“看看有沒有人砍樹”,更是為了“守住人們對自然的敬畏”。
屈吳山林區地形復雜,植被茂密。夏季草木蔥蘢,他穿梭其間,留意是否有人采摘珍稀植物;冬季天干物燥,他繃緊神經,防火成了頭等大事。
![]()
“我和戰友們得分片分段,不定時巡護。”他說,“不能有破壞野生動物植物的行為,生態平衡一旦打破,就很難恢復。”
“防火期間,我們得張貼標語、入戶宣傳,一遍遍講:上墳不能燒紙、不能帶火種上山、走夜路不能用火把、地邊的荒草絕不能燒……”他加重了語氣,“一絲火星,都有可能釀成大禍。”
![]()
山,是他的“責任田”。
楊志孝把這片山稱為“責任田”。
不是用來耕種,而是用來守護。
每天徒步,翻山越嶺、爬坡過坎,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涼風吹干,已是他的工作常態。
![]()
![]()
“亂砍亂伐、亂捕亂獵、亂采亂挖、林地放牧——這叫‘三亂一牧’,都是在啃食祖輩留下的綠脈,必須堅決杜絕。”他說得斬釘截鐵,“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是留給子孫后代的青山。”
他記得有一次,幾個年輕人帶著工具上山想挖野生藥材,被他攔下。“講道理、講法規,最后他們理解了,也服氣了。”他說,“護林,也要護住人心。”
![]()
多跑一步,多守一寸。
八年來,楊志孝走破了多少雙鞋,他自己也數不清。
“多跑一步路,多提醒一句,森林就多一份安全。”他說。
帶著防火標語和宣傳手冊,走遍了林區周邊的村莊院落。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防火知識送到每一戶村民家中,讓“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理念深入人心。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日復一日地行走、察看、勸說、守護。
他用腳步織成一張無形的防護網,覆蓋著屈吳山的每一個角落。
![]()
守護,是一種傳承。
巡護途中,他會細心記錄樹木生長情況,留意野生動物蹤跡,用實際行動維護著林區的生態平衡。
![]()
“現在條件好了,有監控、有對講機,但我們守護的初心不能變。”楊志孝說。
他口中的“我們”,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一代代護林員,一群群青山衛士。
“我們要把這條路走下去,讓后輩也能看見青山綠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楊志孝這里,不是口號,是行動,是八年如一日的堅守。
他的職責,簡單而純粹:“把山護好,把林護好,讓這里的生態更美。”
![]()
八年,一棵樹苗可參天。
見證了林區的生態變遷,看著植被愈發繁茂,野生動物數量逐漸增多,他心中滿是欣慰。
正如他所說,護林之路沒有終點,只要身體允許,他會一直走下去,用一生守護這片摯愛的山林。
![]()
楊志孝的八年,守護的是一片山的呼吸、一座林的命運。
他沒有傳奇,只有堅持。
他沒有勛章,只有青山作證。
在他身后,是千千萬萬個如他一樣的守護者,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綠色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