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主從從容容,租客游刃有余。
文 | 華商韜略 陳斯文
2011年4月,在東四環的一家麥當勞里,熊林和兩位80后同事寫下了兩個字:自如。
這家新公司的愿景,都在這兩個字里——要讓租房子、住房子的人,住得自如。
在自如創立的年代,租房廣告在北上廣深隨處可見,但租客想找到合適的房子依然困難。
在可承受的通勤范圍內,即便是最小戶型的月租金也動輒3000元以上,令許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難以負擔。居住條件同樣堪憂,老舊小區、城中村乃至地下室環境雜亂,毫無品質可言。
與此同時,大量大兩居、三居室因租金過高而空置;裝修陳舊、家具電器不全的房子,也無法滿足“拎包入住”的需求,同樣被閑置。
盡管當時房地產處于黃金時代,市場存量龐大、供應持續增加,卻仍存在“租客租不起、房東租不出”的局面。
這里面的原因,在熊林他們經歷了詳盡的國內外市場調研后,得到了啟發。
在起步更早、容量更大的日美市場,熊林他們發現,美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大量的專門租賃用房,各類房型形態豐富;而日本則是另外一種形態——個人擁有土地,第三方供應商負責蓋房子,再用租賃的方式幫忙托管房屋。
這種成熟的租住模型,在當時的中國并不存在。沿著傳統的房地產開發邏輯,房子一旦被蓋出來,就是用來售賣的。幾乎所有出租房源,都來自于個人業務的分散供應。
分散且非標化的房源與旺盛的租賃需求之間存在嚴重錯配——產品不匹配、品質不匹配、服務不匹配。導致租客與房東要想達成滿意交易,幾乎只能靠“碰運氣”。
這讓新生的自如,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那年秋天,自如在北京通州果園打造出第一套房源,配備知名品牌家電與宜家家具。房源一經發布,迅速被租客“秒搶”。可見,自如并非要做傳統意義上的“二房東”,而是希望成為讓用戶滿意的租住服務提供者。
這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它的第一個核心方向,是把分散的房源做品質化標準運營,奠定品質居住的基礎。
比如自如的第一個產品叫作“自如友家”,是將北京、上海最難出租的三居室拆分,變成分散出租的單間。
但這需要考慮租客對居住品質的要求,自如拿到的房源,有的沒有公共區域、有的沒有衣柜、有的沒有電視空調、有的沒有雙人床——租客無法居住。
這些需求,被一一反饋給了設計團隊,“自如友家”、“自如整租”、“自如寓”等各類產品也因此因地制宜;它為每一個套間標配了家具家電,以便更好適配單人、情侶、小家庭這些主流租房人群,實現“拎包入住”的穩定體驗。
自如的另一個核心方向,是對服務的打造。
品質不僅取決于硬件配置,也來自保潔、維修等“軟性”關鍵服務。為此,自如建立了一套規范的服務體系,對關鍵服務環節提出統一要求。
目前,自如家服的團隊已有3萬名服務者,累計交付生活服務訂單超1億訂單。這種由服務“硬控”居住品質的打法,讓“租到好房”從概率事件,變成了一個可預期、確定性的結果。
自如打造的服務,不出意外地收獲了租客的歡迎,對于房東與自如,它也同樣具備有利的一面——通過服務,在一個長周期里將房屋維護好,保證每一間房在退租后,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狀態。
而最關鍵的一個方向,自如著力用科技基因解決“住”這個大市場。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科技正重塑租房體驗。自如通過線上發布海量房源,使用戶能以熟悉的方式高效選房、看房,大幅提升交易效率。
近年來,依托大數據與智能家居技術,自如進一步運用算法分析租客需求,實現人房精準匹配,持續優化交易效率與居住體驗。
通過產品、服務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自如構建了一套“品質化”的城市租住模型。并在十余個城市累計改造近100萬間房源,服務100萬業主與500多萬租客,推動“品質租房”走向規模化實現。
這是一個足夠領先的規模,十年間,自如規模進入世界級序列,而世界上最大的公寓租賃管理企業:日本大東信托,與自如管理規模僅有幾萬套之差。
比企業模式成功更重要的,是租客生活的真實改善。
租客不再需要奔波線下,通過手機即可查看真實立體的房源信息,完成線上簽約,免中介費、拎包入住,還可按需選擇增值服務,租房變得如入住酒店般方便可靠。
經過十年發展,自如已躋身行業管理規模的前列。更重要的是,租住體驗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通過手機就能看房選房、完成簽約,享受透明有保障的租住生活——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
以自如為代表的一批居住服務機構,通過在產品、服務與科技上的持續投入,推動中國一二線城市租房品質比肩國際水平,共同造就了長租領域“蓬勃發展的十年”。
2021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以存量為主導的發展階段。
從開發交易向運營服務的轉變已成為明確趨勢,而在房屋存量層面,一個結構性變化也日益清晰:全國有超過3.5億套存量住房,其中房齡30年以上的占比超過27%,且比例仍在逐年上升。
在此背景下,長租行業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正如每個人都會逐漸老去,需要更細致的照料一樣,城市中的房屋也在隨時間老化,如何持續維系并提升其資產價值,正成為業主與市場共同關注的核心議題。
面對這一趨勢,自如作為管理百萬間房源、歷經十年發展的居住服務平臺,也展開了深度的戰略思考。
首選,從商業模式來看,提供專業的資產管理服務,比“包租模式”更具韌性和價值空間。此外,團隊經過十年積累,已建立扎實的運營基礎和人才梯隊,具備承接更高難度調整的能力。
這最終讓自如決定推翻沿用10年的模式:把自己從一家居住服務企業,變成一家資產管理企業。
沿著這條思路,2021年的自如開啟了一輪業務升級,它放棄了熟門熟路的“省心租”模式,全面向“增益租”轉型。
這是一套全新的模式,它放棄了租金差價,而是像萬豪集團管理酒店一樣,為房東提供無差價、無空置期、按管理收益收取管理服務費的專業資產管理模式。
![]()
▲自如心舍3.0
這也是一套更長期的模式,在自如的構想中,它規劃的是至少未來十年,一座房屋應當如何進行出租。
對于市場,“增益租”將是一個更平衡、更穩健、也更容易被多方接受的模式:在市場不好時,自如給房東提供一份保底收益,市場好時,雙方再就增長收益分紅。
如此一來,在房東一端,空置率的風險、房屋貶值等風險被最大程度規避掉了;在租客一端,不僅可月付、免押金、品質生活問題也同樣得到了解決。
支撐這個模式運行的是,自如在設計、裝修、服務體系上品質遠高于市場的口碑,基于規模和供應鏈優勢,遠低于市場的裝修成本。
這正是自如經百萬房源、五百萬租客所沉淀下來的能力,也是它用十年時間積累下來的品牌。
市場很快印證了自如轉型戰略的正確性。
2021年之后的幾年里,租賃市場快速下行,大量租賃房產的租金出現下滑,而在自如的“增益租”模式下,帶來的是穩定的收益。
隨著更多的業主選擇“增益租”,這一模式得以在自如體系內增長,目前,自如運營的房源,已有70%以上是增益租模式。
當下,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國家。而在這些行業背后,都存在著通用的、需遵循的商業模型。
比如光伏行業能在全球占據主導,背后的模型是成本下降曲線中的“剩者為王”;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背后的模型是重構汽車產業供應鏈……沿著這些模型,相關行業孕育出巨頭,不斷壯大,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領先。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長租行業卻缺乏類似的商業模型——分散的供給者、非標準的房源,讓行業始終缺乏可遵循的商業邏輯。歷史上的諸多混亂與無序,都與此密切相關。
這一模型的誕生,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歷經周期、沉淀經驗,也需要有人做出突破,改變那些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舊有做法。
今天,長租行業已經歷了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正步入以存量運營為特征的新階段。在企業層面上,自如的成功轉型,尤其是“增益租”的出現,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租房大模型”。
在這一模型中,規模、密度、質量是長租企業能否持續運營的三大核心指標。
規模,是長租行業的基礎。沒有規模,供應鏈成本、品牌效應與營收保障都無從談起。歷史上的自如,正是通過“省心租”快速做大規模,才確立了行業龍頭的市場地位。
密度,決定了長租行業的運營效率。只有在同一區域內服務足夠多的房源,才能在運營上實現降本增效。這正是自如在2021年轉型“增益租”后,通過專業服務所達成的目標。
質量,則關乎長期價值。無論是房源品質,還是服務的及時響應,都直接關系到自如品牌價值的維護。
在自如十四年的發展歷程中,這三大指標——“規模不盲目、密度有效率、質量不妥協”之間的平衡與協同,最終指向一個共同目標:穩定。
從“省心租”到“增益租”的轉變,表面是模式的更迭,實質是實現房主更穩的收益、租客更穩的居住條件、平臺更穩的運營狀態。
在這種三方獲益的“三個穩定”之下,長租行業歷史上存在的博弈關系得以化解——租客與房主的利益不再對立;增長的怪圈也得以避免——平臺的規模擴張不再高度依賴資金占用,服務成為價值增長的新引擎。
一個行業的進步,總是來自于創新。
在這一點上,自如用第一個十年,完成了一輪“從無到有”的創新。而它更大也更深刻的進步,在于親手重塑自身模式,讓更多人通過“增益租”的成功驗證,在居住這件事上,見證從容不迫與游刃有余。
它所憑借的長期主義與專注精神所積累的資源與能力,既對應著穿越行業低谷、超越周期的密碼,也對應著數億人在居住需求上的樸素期待。
自如不僅構建了中國的租房大模型,更打開了服務億級居住需求的廣闊空間與想象。
![]()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