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也就是“剖宮產”,指的是同一手術,前者為民間俗稱,而后者是醫學標準術語。當孕婦存在陰道分娩困難時,可選用剖宮產術。該手術并非經陰道娩出胎兒,而是經腹部取出。手術需逐層切開腹部皮膚、皮下組織、分離腹肌并打開腹膜,進入腹腔后,于子宮下段作一切口,將胎兒及胎盤從此切口娩出。最后,逐層縫合子宮及腹壁組織。
對于經歷剖腹產的媽媽們而言,腹部那道疤痕不僅是新生命降臨的印記,更承載著術后恢復的諸多疑問。“疤痕多久能消失?”“日常該怎么護理才不會留疤?”“疤痕膏真的有用嗎?”這些問題常常縈繞在新手媽媽心頭。本文將從醫學角度詳解剖腹產疤痕的恢復規律分階段護理要點及科學護理方案,助您從容應對疤痕恢復期。
剖腹產疤痕的 “成長周期”:從愈合到穩定的全過程
剖腹產疤痕的形成與恢復是皮膚組織自我修復的復雜過程,不同層次的組織愈合速度存在顯著差異,整體可分為三個關鍵階段。表皮愈合:3-5 天的初步修復
現代剖腹產手術多采用橫切口設計,位置靠近恥骨聯合,不僅美觀度更高,且切口張力較小。這種切口通常使用可吸收縫合線,無需拆線,表皮層在術后 3-5 天即可完成初步愈合。此時傷口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薄的結痂,標志著皮膚屏障的初步重建。深層組織愈合:4-6 周的結構重建
表皮愈合只是疤痕恢復的開始,腹部深層的肌肉、筋膜、脂肪等組織的修復需要更長時間。這些組織在手術中經歷了切斷與縫合,術后會通過纖維組織增生完成連接,這個過程約需 4-6 周。在此期間,產婦可能會感到腹部深層有牽扯感,尤其是在翻身或起身時,這是組織修復過程中的正常反應。疤痕成熟:1 年左右的形態轉變
術后半年內是疤痕的增生期,此時疤痕組織會大量增殖,表現為顏色發紅、質地堅硬,部分產婦還會出現瘙癢或刺痛感,尤其在陰雨天或溫度變化時更為明顯。這是因為疤痕組織內的神經末梢對外界刺激較為敏感。
術后 6 個月至 1 年,疤痕進入成熟期,增生活動逐漸減弱,疤痕顏色會逐漸變為灰白色,質地變軟,厚度變薄。對于非疤痕體質的產婦,最終疤痕通常會淡化成一條細線,寬度約 0.5-1 厘米;而疤痕體質者由于身體過度的修復反應,疤痕可能會持續增生,形成明顯凸起的增生性疤痕,需要更專業的干預。
分階段護理方案:科學呵護每一步
剖腹產疤痕的護理需要根據不同恢復階段的特點調整方案,從術后即刻到長期維護,每個環節都有其關鍵要點。術后 1-3 天:住院期間的基礎防護
此階段傷口尚未完全閉合,護理的核心是預防感染、減少張力
專業醫護管理: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每天對傷口進行消毒、更換敷料,觀察有無紅腫、滲液等感染跡象。產婦無需自行操作,但家屬可觀察學習護理流程,為居家護理做準備。
醫用束腹帶的正確使用:術后當天即可佩戴醫用束腹帶,其作用是固定腹部組織,減少傷口因身體活動產生的牽拉,從而減輕疼痛、促進愈合。使用時需注意松緊適度,以能插入兩指為宜,避免過緊影響血液循環。若佩戴后出現呼吸困難或腹部不適,可每 4 小時取下休息 1-2 小時,再重新佩戴。術后 15 天內:居家清潔與結痂保護
出院后至術后 15 天,傷口處于結痂期,護理重點是保持清潔、防止感染,同時保護結痂自然脫落。
清潔消毒要點:每天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或碘伏,沿切口方向輕輕擦拭傷口及周圍皮膚,至少早晚各一次。出汗較多時需增加清潔次數,避免汗液中的鹽分刺激傷口。清潔后可覆蓋無菌敷貼,隔絕外界污染。
結痂護理禁忌:傷口表面的結痂是愈合的天然屏障,切勿用手摳挖或強行剝離,需等待其自然脫落,否則可能導致創面二次損傷,增加感染風險和疤痕增生概率。
防水保護措施:此階段傷口應盡量避免沾水,洗澡時需使用防水無菌敷貼覆蓋傷口。洗澡后要立即取下敷貼,用無菌棉簽吸干水分并消毒,保持傷口干燥。術后 15 天以后:疤痕預防的關鍵期
傷口結痂脫落后,疤痕進入增生前期,此時的干預措施對疤痕最終形態影響重大。
抗疤痕產品的及時應用:當傷口完全脫痂、無滲液時,即可開始使用抗疤痕產品。臨床研究表明,含硅酮成分的疤痕膏或疤痕貼能有效抑制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減少膠原沉積,從而預防疤痕增生。使用疤痕膏時,需取適量均勻涂抹于疤痕處,輕輕按摩至吸收,每天 2-3 次;疤痕貼則可在清潔皮膚后直接貼于疤痕表面,每天佩戴 6-8 小時,注意定期更換以保持粘性。
長期堅持的重要性:疤痕增生期通常持續 3-6 個月,因此抗疤痕產品需堅持使用至少 3-6 個月。很多產婦在術后 1-2 個月看到疤痕初步好轉便停止護理,往往導致后期疤痕再次增生。建議根據疤痕恢復情況,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延長使用時間。
日常行為管理:恢復期應避免腹部過度用力,如搬運重物、劇烈咳嗽等,以防增加傷口張力;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對疤痕的摩擦刺激;當疤痕出現瘙癢時,可輕輕拍打緩解,切勿抓撓,以免破損感染。
疤痕恢復的輔助建議:從飲食到心態的全面調節
除了針對性護理,產婦的整體狀態也會影響疤痕恢復,需注意以下方面:營養支持:為修復提供原料
術后應保證蛋白質、維生素 C、鋅等營養素的攝入。蛋白質是組織修復的基礎,可多食用瘦肉、魚類、雞蛋、豆類等;維生素 C 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新鮮蔬果是優質來源;鋅元素有助于傷口愈合,堅果、貝類食物中含量豐富。同時需避免辛辣刺激、易過敏食物,以防加重疤痕瘙癢或炎癥反應。心理調節:接納與耐心并行
疤痕的恢復是一個漫長過程,產婦需保持平和心態,避免因短期內效果不明顯而焦慮。要認識到疤痕外觀會隨時間逐漸改善,過度焦慮反而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影響傷口愈合。醫學干預:異常情況及時就醫
若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咨詢醫生:疤痕持續紅腫、疼痛加劇、出現滲液或化膿;疤痕增生明顯,半年后仍持續增厚、凸起;疤痕處出現明顯瘙癢且影響日常生活。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采取激光治療、局部注射藥物等干預措施。
剖腹產疤痕的恢復是一場需要耐心與科學方法的 “持久戰”,從術后幾天的初步愈合到一年后的成熟穩定,每個階段都有其護理重點。通過分階段的科學護理、合理使用抗疤痕產品、輔以全面的營養與心態調節,大多數產婦的疤痕都能恢復到較為理想的狀態。記住,每一道疤痕都是生命的印記,而科學的護理能讓這份印記更輕盈、更平和地陪伴未來的日子。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整形外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