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知識就是力量》,給科學家寫信”是“知識就是力量·與科學家同行鷺島計劃”(以下簡稱“鷺島計劃”)的內容之一,學子們通過閱讀《知識就是力量》科普作品,選擇自己喜愛的科學家作者,圍繞宇宙萬物、地球科學、生命科學、歷史科考、大國重器、材料能源、工業智造、航空航天、醫學健康、人工智能等科普主題開展“給科學家寫信”活動。
“鷺島計劃”于2025年4月啟動后,《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們紛紛參加了“讀《知識就是力量》,給科學家寫信”活動。主辦方陸續收到了廈門市第一中學、廈門市海滄區北附學校、廈門市演武小學、廈門市大同小學、廈門市湖里實驗小學、廈門市蓮岳學校、廈門市蓮花中學等多家學校學生的投稿。他們將腦海中翻涌的奇思妙想、對未知領域的重重疑問以及對科學家的真摯敬仰,悉數傾注于筆端。主辦方將學生來信轉交給科學家后,陸續收到了科學家們的回信。以下為廈門市大同小學學生優秀作品以及科學家的回信選登:
致謝素原院士的一封信
變化之學 藏于萬物的魔法
尊敬的謝素原院士:
您好!
我是廈門市思明區大同小學五年級的一名女生,名叫韓牧宸。上周在《知識就是力量》的科學小記者站,我翻看雜志時,被您寫的《變化之學,無所不包》深深吸引,一翻開就再也放不下——原來我們身邊藏著這么多神奇的“變化秘密”,而這一切都和“化學”有關!讀完以后,我滿腦子都是您寫的那些有趣故事,所以今天鼓起勇氣給您寫信,想跟您分享我的想法和幾個小疑問。
您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帶的那面五星紅旗特別厲害,能在月球上正負150攝氏度的極端環境里保持鮮艷,還能“記住”自己的形狀。以前我總覺得月亮是個冷冷清清、只有石頭的地方,可現在我知道,原來是化學為紅旗穿上了“超級防護衣”,讓它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下也不褪色、不變形。我不禁想到學校操場上飄揚的五星紅旗,它能在風吹雨打中一直保持鮮紅,是不是也有化學材料在背后幫忙呢?
您還告訴我們,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化學王國”。從地球形成初期的高溫反應,到后來海洋、巖石的出現,再到地下埋藏的煤和天然氣,全都是“變化之學”的功勞。我以前在科學課上學過地球的演變,卻從沒想過這些宏大變化的背后,處處都有化學在發揮作用。昨天爸爸帶我去爬山,我蹲在地上觀察那些五顏六色的石頭,突然想起您文中提到的“地殼巖石圈的化學沉積”,就問爸爸:“這些石頭是不是也經歷了很多化學變化,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呀?”爸爸笑著說我“問得有道理”,還鼓勵我去書里找答案。現在,我每次出門,不管是看到路邊的小草、河里的流水,還是天上的云朵,都會忍不住想:它們是不是也都和化學有關呢?
最讓我覺得神奇的是您講的諾貝爾獎獎章被“變沒”又“變回來”的故事!那位瑞典的化學家爺爺用“王水”把金獎章溶解,等戰爭結束再把黃金重新提煉出來鑄造——這簡直像魔法一樣!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弟弟聽,他驚訝得睜大了眼睛。后來我發現,生活中其實也有許多類似的“小變化”:媽媽做菜時往肉里加一點醬油,肉就慢慢變成紅褐色;奶奶泡酸菜時,白菜放幾天就會變酸;就連我不小心削了皮的蘋果,放一會兒果肉也會發黃——這些,是不是也都是您所說的“化學變化”呢?
不過,在閱讀您的文章之后,我心里也冒出了一些小小的疑問,特別希望能聽聽您的看法: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小朋友能不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安全的化學小實驗呢?比如用家里常見的醋、小蘇打、白糖之類的東西,觀察有趣的化學變化?我之前在電視上看過有人用醋和小蘇打模擬“火山爆發”,特別想試試,但又擔心不安全。不知道這類實驗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個問題是,您在文章里提到,人體內存在許多化學元素,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的骨骼、肌肉和血液。那么,我吃下去的米飯、蔬菜,是不是也會在身體里發生化學變化,轉化成讓我長高、長力氣的“能量”呢?還有,生病時吃的藥,是不是也是通過化學變化來幫我戰勝細菌的?
第三個問題是,化學是不是還能幫我們解決許多現實難題?比如,天氣越來越熱,化學能不能幫助我們制造出更涼快的衣料?馬路上汽車排放的廢氣,化學能不能把它們轉化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另外,我聽說塑料很難分解,容易污染環境,那化學能不能發明一種新材料,讓塑料可以快速分解,不再危害地球呢?
尊敬的謝院士,謝謝您寫了這樣一篇有趣的文章,讓我發現化學原來是藏在我們生活里的“好朋友”。以前我總覺得科學離我們很遠,現在才明白,它就藏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現它無處不在的秘密。今后,我要更認真地學習科學,多讀書、多提問,希望長大以后,也能像您一樣,用化學知識為地球、為人類做一些有用的事!
祝您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此致
敬禮!
韓牧宸
廈門市大同小學五年3班
指導老師:許燕
2025年11月
謝素原院士給韓牧宸同學及參與“鷺島計劃”的同學們的回信
親愛的韓牧宸同學及參與“鷺島計劃”的同學們:
你們好!
感謝韓牧宸同學寫來這樣一封充滿好奇心與無限想象力的信。在閱讀你的來信時,我仿佛看見一個蹲在山腳邊仔細觀察石頭、在廚房里留意蘋果變黃、在操場上凝望國旗的小小科學家。你能從一篇科普文章中發現化學的奇妙,并提出這么多充滿童真與智慧的問題,我感到十分驚喜。作為《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會成員,很高興看到廈門市科協與《知識就是力量》雜志攜手開展的鷺島計劃“給科學家寫信”活動架起了少年與科技工作者對話的橋梁。
你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小朋友能否做安全的化學實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答案是——當然可以!但要安全、要懂規則。家中許多材料都能成為你的“實驗器材”。你提到的“醋和小蘇打火山”就是一個既安全又有趣的實驗,能讓你直觀地看到化學反應中“氣體生成”的過程。但一定要在家長或老師的陪伴下進行,保持良好通風,避免用明火或未知物質。化學的魅力在于探索,但科學家的第一原則,是敬畏規律與安全。真正的“變化之學”,從來不是“魔法”,而是建立在嚴謹與敬畏之上的“有序變化”。
此外,你提到吃下去的食物是不是也會“化學變化”,這個問題非常有道理。是的,米飯、蔬菜、肉類進入身體后,會在體內通過酶的作用發生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把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把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再重新組合成你的骨骼和肌肉。這就像大自然在你身體里搭建了一座看不見的“化學工廠”,晝夜不停地運作,讓你成長、運動、思考。藥物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它們通過精準的化學反應,調節身體的平衡,幫助免疫系統恢復力量。有的藥物像精準的“鑰匙”打開生病的“鎖”,有的則像勇敢的“衛士”直接對抗病菌。這正是“變化之學,孕育生命”的例證。
你還問到化學能否幫助人類解決現實問題。事實上,化學正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如今,化學家們正在研究可降解塑料、光催化凈化空氣的材料、自清潔涂層、冬暖夏涼的衣服、高效儲能電池等新技術。我們希望未來的化學,不僅讓生活更美好,也讓地球更干凈、更健康。小小年紀的你能意識到化學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并提出化學能否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這樣有見識的問題,令我倍感欣慰。
你能從生活的小細節中發現化學的蹤跡,從國旗的顏色想到化學染料,從蘋果氧化想到自然規律,說明你是一個善于觀察、熱愛科學的少年,這份敏銳的觀察力,正是科學家最珍貴的品質。好奇,是理解世界的起點;思考,是走近真理的第一步。希望你在成長的路上,繼續保持這份對“變化”的熱愛。因為在你未來的歲月里,會發現——所有科學的答案,都藏在那一刻“為什么”的追問里。
此致
敬禮!
謝素原
2025年11月
謝素原院士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編委會副主任。
如何寫信給科學家
1.從《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中選擇一篇感興趣的文章。
2.從文章署名處認識作者——也就是科學家,如下圖。
![]()
3.以書信體格式,抬頭書寫“尊敬的***(科學家姓名)”。
4.書信正文的寫作,從所閱讀的文章中摘選能夠打動你的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作為書信的一部分,并結合如下三個方向任選其一,展開暢想:
(1)與廈門發展相結合的暢想
(2)對自己未來走上科學之路的暢想
(3)對祖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暢想
(優秀作品有機會獲得科學家的回信)
投稿要求
1.主題鮮明、語言流暢,原創真實,嚴禁抄襲
2.字數800-1500字
3.結尾落款處寫清寫信人姓名、學校、聯系方式、指導老師(如有)
4.提交作品前,輸入電腦,用word文檔提交
5.電子稿發送至:kpnf@cast.org.cn
聯系方式
![]()
鷺島計劃辦公室
0592-5335559
“未來科學家俱樂部微信群”
責任編輯丨江韜
排版丨阮琦 黃靖珴(實習)
質量審核丨何鄭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