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
王立群給年輕人的建議:“給任何人幫忙,都不能給自己造成困擾,你可以幫忙,但前提是不給自己找麻煩,別人的事再大都不能以損失自己的利益為代價去幫。”
是啊,沒有人會感恩你要付出什么樣的的代價,他們只考慮自己有沒有被幫到位。
一個人再慈悲,也根本溫暖不了薄涼的人;一個人再好心,也滿足不了貪婪的人。
你要永遠記住:顧人先顧己,你的核心利益是永遠不能讓步的底線。
人生路上,誰都有需要搭把手的時候。熱心腸是好的,但若因幫忙而讓自己陷入困境,便失了分寸。好比渡人過河,總不能自己先沉了下去。
那非但幫不了人,反倒添了亂。這其中的尺度,該如何把握?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這般俠義精神固然令人欽佩,卻未必合乎常情。尋常百姓過日子,更多的是細水長流的交情。
幫忙這件事,貴在量力而行,貴在恰到好處。倘若因幫忙而心生怨懟,或因此陷入窘境,那這份善意就變了味。
人之所以常常在幫忙后感到委屈,多半是因為付出超出了本心。開始時礙于情面,勉強應承;過程中漸漸力不從心;到最后幫完了,卻積了一肚子不甘。
這又何苦?既非情愿,當初就該溫和地拒絕。拒絕不當?shù)恼埱螅皇抢淠菍ψ约贺撠煟彩菍λ素撠煛?/p>
真正的善良,需要智慧指引。譬如園中植樹,澆水太少則枯,澆水太多則淹。幫人也一樣,過分熱忱有時反會害了對方。
讓他人產(chǎn)生依賴,削弱了他自立的能力;或讓對方欠下難以償還的人情,這都是不妥的。恰到好處的幫助,如同春雨潤物,無聲卻滋養(yǎng)。
在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各人有各人的擔要挑。我們不能代替別人生活,別人也不能代替我們生活。
若是幫一次忙,就期待對方感恩戴德、永志不忘,那便是把善意變成了交易。這樣的幫忙,已經(jīng)失了初心。
楊絳先生說得好:“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完善自我,就包括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施與受。
幫人時心甘情愿,被幫時懂得感激,拒絕時坦然無愧——這都是修煉。
其實,判斷該不該幫忙,有個簡單的法子:問問自己,這個忙是否幫得愉快、幫得坦然。若是,就盡力而為;若否,就禮貌推辭。
真心想幫你的人,不會強你所難;強你所難的人,也不值得你傾力相助。
生活是條長路,我們都在這路上相遇。能幫人時幫一把,是情分;不能幫時說明白,是本分。守住這個分寸,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而更清凈、更長久。
愿我們都能學會這種智慧:在助人中體會快樂,在拒絕中保持坦然。既不冷眼旁觀,也不大包大攬。把握好這個度,便是對自己、對他人最大的尊重。
如此,方能在這紛擾的人世間,活出一份從容,守著一份清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