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看到網上一個帖子,樓主說自己因為一句話,和最好的朋友絕交了。
起因不過是朋友調侃了她一句新買的衣服不好看。
有段話,評論區很多人都點了贊:
"成年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在不重要的小事上,耗盡自己所有的能量。你以為你在捍衛原則,其實你只是在跟自己較勁。"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你去對抗的。
越是在小事上糾纏,人生越容易失控。
![]()
01
和家人對抗,只會兩敗俱傷。
同事阿杰講過他的經歷。
他以前是個特別愛跟父母較真的人。
母親讓他穿秋褲,他非不穿,還要講一堆科學道理;父親讓他少熬夜,他偏要對著干,還要說這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他總覺得自己在堅持獨立思考,反抗陳舊觀念。
家里整天硝煙彌漫,他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僵。
有一次他因為和父親吵架,氣得好一個月沒回家。
后來聽親戚說,母親因為想他偷偷哭了好幾次。
他這才明白自己在小事上贏得的那些“勝利”,代價是傷了最愛他的人的心。
從那以后,他不再對抗了。
![]()
母親讓他穿秋褲,他就笑著說“好”;父親讓他早點睡,他就乖乖放下手機。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在家里,很多事情根本沒有對錯,只有愛的表達方式不同。
你非要在穿不穿秋褲、幾點睡覺這種小事上分個高下,最后只會讓彼此都精疲力盡。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很暖的視頻。
一個年輕人在教奶奶用智能手機,奶奶學得很慢,同一個功能教了好幾遍還是記不住。
年輕人沒有一絲不耐煩,一遍遍地重復演示。
他說:"我小時候,奶奶也是這樣不厭其煩地教我用筷子的。"
順應和接納,是一種溫柔的智慧。
當你不再跟家人的“不一樣”對抗,而是選擇理解和包容時,家就是真正溫暖的地方。
![]()
02
和爛人對抗,只會拉低自己。
作家李尚龍講過一個故事。
他有一次在酒吧,被一個喝醉的壯漢無緣無故罵了一頓。
他當時很生氣,想沖上去理論。
他朋友拉住他說:"跟他計較,你今天晚上就耗在這兒了。他明天酒醒了什么都忘了,你卻氣了一晚上,值得嗎?"
李尚龍瞬間清醒了,拉著朋友離開了酒吧。
他說,感謝朋友的提醒,讓他避免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消耗。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寫道:
"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你跟一個爛人對抗,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證明你比他“更爛”。
![]()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沾染上他的戾氣,拉低自己的層次,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早年間,看過一個關于莫言的故事。
有一次他請客吃飯,一個客人喝多了,當眾指著他的鼻子說他的小說寫得一塌糊涂。
在場的人都以為莫言會發火,結果他只是笑了笑,說:“您說得對,我回去一定好好改。”
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反駁,他說:
"跟一個醉漢,有什么好爭的呢?他只是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我何必去做那個靶子。"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不與傻瓜論長短”。
面對爛人的挑釁,順著他說,然后迅速遠離,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
03
和自己對抗,只會不斷內耗。
我認識一個朋友,特別喜歡跟自己較勁。
工作出了點小差錯,她會自責好幾天,反復琢磨“如果當初……就好了”;感情上受了點挫折,她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她活得特別累,整個人都是緊繃和焦慮的。
我們勸她放過自己,她卻說:“我就是無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里說: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接納自己,是幸福的開始。"
我們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內心總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一個說“你應該這樣”,另一個說“你為什么做不到”。
這種內耗,是比任何外界對抗都更可怕的消耗。
![]()
前段時間,重溫了電影《飲食男女》。
里面的朱師傅,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頂級大廚。
當他發現自己的味覺開始退化,無法再做出完美的菜肴時,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自我對抗。
直到最后,他終于接納了這個事實,為女兒做了一道雖然味道不完美、但充滿愛意的湯。
那一刻,他放過了自己,也獲得了真正的解脫。
人到中年,最大的成熟,就是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接納你的失誤,接納你的脆弱,接納你能力的有限。
這樣做,你能很快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
"水的智慧,在于它從不與任何東西對抗,所以它無堅不摧。"
人生也是如此。
一個人的強大,表現在順應和接納多少東西。
不與家人對抗,是溫柔;不與爛人對抗,是智慧;不與自己對抗,是慈悲。
人生中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值得你用對抗的方式去解決。
當你學會了順應和接納,那些曾經讓你失控的,都變得云淡風輕。不要在小事上,跟任何人對抗。越對抗,越失控,不如順演和接納
2025-10-27 07:10·聰明的夢想GHt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
![]()
前兩天,看到網上一個帖子,樓主說自己因為一句話,和最好的朋友絕交了。
起因不過是朋友調侃了她一句新買的衣服不好看。
有段話,評論區很多人都點了贊:
"成年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在不重要的小事上,耗盡自己所有的能量。你以為你在捍衛原則,其實你只是在跟自己較勁。"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你去對抗的。
越是在小事上糾纏,人生越容易失控。
![]()
01
和家人對抗,只會兩敗俱傷。
同事阿杰講過他的經歷。
他以前是個特別愛跟父母較真的人。
母親讓他穿秋褲,他非不穿,還要講一堆科學道理;父親讓他少熬夜,他偏要對著干,還要說這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他總覺得自己在堅持獨立思考,反抗陳舊觀念。
家里整天硝煙彌漫,他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僵。
有一次他因為和父親吵架,氣得好一個月沒回家。
后來聽親戚說,母親因為想他偷偷哭了好幾次。
他這才明白自己在小事上贏得的那些“勝利”,代價是傷了最愛他的人的心。
從那以后,他不再對抗了。
![]()
母親讓他穿秋褲,他就笑著說“好”;父親讓他早點睡,他就乖乖放下手機。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在家里,很多事情根本沒有對錯,只有愛的表達方式不同。
你非要在穿不穿秋褲、幾點睡覺這種小事上分個高下,最后只會讓彼此都精疲力盡。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很暖的視頻。
一個年輕人在教奶奶用智能手機,奶奶學得很慢,同一個功能教了好幾遍還是記不住。
年輕人沒有一絲不耐煩,一遍遍地重復演示。
他說:"我小時候,奶奶也是這樣不厭其煩地教我用筷子的。"
順應和接納,是一種溫柔的智慧。
當你不再跟家人的“不一樣”對抗,而是選擇理解和包容時,家就是真正溫暖的地方。
![]()
02
和爛人對抗,只會拉低自己。
作家李尚龍講過一個故事。
他有一次在酒吧,被一個喝醉的壯漢無緣無故罵了一頓。
他當時很生氣,想沖上去理論。
他朋友拉住他說:"跟他計較,你今天晚上就耗在這兒了。他明天酒醒了什么都忘了,你卻氣了一晚上,值得嗎?"
李尚龍瞬間清醒了,拉著朋友離開了酒吧。
他說,感謝朋友的提醒,讓他避免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消耗。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寫道:
"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你跟一個爛人對抗,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證明你比他“更爛”。
![]()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沾染上他的戾氣,拉低自己的層次,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早年間,看過一個關于莫言的故事。
有一次他請客吃飯,一個客人喝多了,當眾指著他的鼻子說他的小說寫得一塌糊涂。
在場的人都以為莫言會發火,結果他只是笑了笑,說:“您說得對,我回去一定好好改。”
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反駁,他說:
"跟一個醉漢,有什么好爭的呢?他只是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我何必去做那個靶子。"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不與傻瓜論長短”。
面對爛人的挑釁,順著他說,然后迅速遠離,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
03
和自己對抗,只會不斷內耗。
我認識一個朋友,特別喜歡跟自己較勁。
工作出了點小差錯,她會自責好幾天,反復琢磨“如果當初……就好了”;感情上受了點挫折,她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她活得特別累,整個人都是緊繃和焦慮的。
我們勸她放過自己,她卻說:“我就是無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里說: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接納自己,是幸福的開始。"
我們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內心總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一個說“你應該這樣”,另一個說“你為什么做不到”。
這種內耗,是比任何外界對抗都更可怕的消耗。
![]()
前段時間,重溫了電影《飲食男女》。
里面的朱師傅,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頂級大廚。
當他發現自己的味覺開始退化,無法再做出完美的菜肴時,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自我對抗。
直到最后,他終于接納了這個事實,為女兒做了一道雖然味道不完美、但充滿愛意的湯。
那一刻,他放過了自己,也獲得了真正的解脫。
人到中年,最大的成熟,就是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接納你的失誤,接納你的脆弱,接納你能力的有限。
這樣做,你能很快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
"水的智慧,在于它從不與任何東西對抗,所以它無堅不摧。"
人生也是如此。
一個人的強大,表現在順應和接納多少東西。
不與家人對抗,是溫柔;不與爛人對抗,是智慧;不與自己對抗,是慈悲。
人生中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值得你用對抗的方式去解決。
當你學會了順應和接納,那些曾經讓你失控的,都變得云淡風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