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時期,莊子和他的朋友惠子站在濠水的橋上。
莊子看著水里的魚,悠然自得地說:“你看這魚游得多么從容,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立刻反駁:“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
莊子不慌不忙地回了一句:“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抓住邏輯漏洞,步步緊逼:“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所以你肯定也不知道魚的快樂!”
![]()
眼看陷入了邏輯的死循環,莊-子卻話鋒一轉:“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你問我‘怎么知道魚的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承認了‘我知道’,才來問我‘怎么知道’的。我告訴你,我就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你看,這根本不是一場辯論,而是莊子用他的第一條魚,說出的人間第一層境界。
不禁想起哲學家傅佩榮讀完《莊子》后感慨:“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別的,就是把自己活成一個旁觀者。”
莊子一生,畫了三條魚。
你的人生卡在哪一關,就看你還在為哪條魚煩惱。
這三條魚,不是魚,是三面鏡子,照出了一個人從掙扎、通透到自由的三重境界。
![]()
01
濠中之魚:爭辯的盡頭,是無盡的內耗。
《莊子》里,這兩位老朋友的“濠梁之辯”,其實說的是“認知的不同層次”。
惠子是當時著名的邏輯學家,他活在一個由“名、實、利、害”構成的現實世界里。在他看來,知識是用來分析和辯論的。
而莊子,活在一個“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審美世界里。他感受萬物,與萬物共情。
當惠子試圖用邏輯去框定莊子時,莊子根本不接招。他不是在跟你辯論“真理”,他只是在單純地表達“我好快樂”。
![]()
就像你對一個從沒見過雪的南方人,無論怎么描繪大雪紛飛的壯闊,他的腦海里,可能也只是冰箱里的冰碴子。
你看不管你的道理多么嚴謹,一旦你試圖去說服一個認知層次完全不同的人,你就已經輸了。
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德道經》里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意思是,真話不好聽,好聽的不是真話。善良的人不巧言善辯,巧言善辯的人不善良。
你跟領導爭論方案的對錯,跟伴侶計較誰付出更多,在網上跟陌生人徹夜對線。
你以為你在追求真理,其實你只是在進行一場毫無意義的消耗。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人生99%的煩惱,都來自于跟那些本不必交談的人,多說了幾句廢話。
![]()
02
涸轍之鮒:生存的壓力,會關閉你所有的格局。
《莊子·外物》里,講了第二條魚,一條快要渴死的“車轍里的鯽魚”。
莊子窮得揭不開鍋,跑去跟監河侯借米。
監河侯畫了一張大餅,說:“沒問題!等我收到封地的租金,馬上就借給你三百金!”
莊子聽完,臉一沉,講了這條魚的故事:
“我昨天在路上,聽到有魚在呼救。我低頭一看,車輪碾過的洼地里,有一條小鯽魚。我問它怎么了,它說:‘我快渴死了,求你給我一斗水活命!’”
“于是我對它說:‘好啊!我正要南下游說吳王和越王,到時候我引來西江的水救你,好不好?’”
“那條小鯽魚聽完,有氣無力地對我說:‘等您引來西江的水,您還不如直接去咸魚干的鋪子里找我吧。’”
![]()
你看,當一條魚連下一秒的生死都無法確定時,你跟它談江河湖海的星辰大海,是一種何其殘忍的傲慢。
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的寫照呢?
老板跟你談理想,談情懷,談未來,就是閉口不談加薪;
各種文章都在教你提升格局,擁抱變化,終身學習;
但你每天一睜眼,腦子里只有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和父母的醫藥費。那個困住你的“車轍”,就是現實的生存壓力。
德國社會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說:“貧窮,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它會慢慢剝奪一個人的心氣和希望。”
為了保住工作,你忍受著不公,不敢辭職;為了幾毛錢的折扣,你花費半天時間在APP上做任務;為了省一點錢,你放棄了本該屬于自己的成長和體驗。
一個人最大的悲劇,不是沒有水,而是每天醒來,眼睛里只看得見那快要干涸的一點水。
你的全部心力,都被用來“求生”,而忘記了去“生活”。
![]()
03
北冥之魚:掙脫束縛,你的世界原來如此遼闊。
《莊子·逍遙游》的開篇,描繪了那條最偉大的魚,叫作“鯤”。
當這只巨鳥遷徙到南方的天池時,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濤;它乘著旋風,盤旋而上,直達九萬里的高空。
而在地面上,那些小麻雀、小知了,卻在譏笑它:“我們一使勁就能飛到榆樹上,有時飛不上去,掉在地上也就算了。它干嘛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去呢?”
你看,麻雀的認知,永遠無法理解鯤鵬的世界。對麻雀而言,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就是它世界的全部疆域。
而鯤鵬,見過天地之大美,它的志向,在九天云外。
一個人走向真正強大的開端,就是有勇氣從麻雀的視角,切換到鯤鵬的視角。
![]()
當你還在為一次升職的失敗而沮喪時,有人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十年后的行業變革;
當你還在為一段感情的結束而痛苦時,有人已經把它當成了自我成長的一段必經之路;
當你還在為別人的評價而內耗時,有人早已把這一切,都當成了飛向高空時,耳邊無關緊要的風聲。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里說:“多數人在二三十歲就死了,因為過了那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活成麻雀,還是活成鯤鵬,全在于你的選擇。
放下那些毫無意義的爭辯,擺脫那些迫在眉睫的焦慮,把你的視線從地面的車轍,抬向九萬里的高空。
![]()
莊子畫下的這三條魚,就是人生的三重境界。
大多數人,都活得像第一條魚,困在與人爭辯對錯的“濠梁”之上,虛耗生命;
還有一部分人,活得像第二條魚,困在生存壓力的“車轍”之中,茍延殘喘。
而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掙脫束縛,把自己活成第三條魚的模樣,跳出井底,遨游天地。
不再與夏蟲語冰,不再與井蛙語海。因為你知道,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愿你我早日讀懂莊子的這三條魚,不與爛人爭辯,不為瑣事憂心,扶搖直上,去看一看屬于自己的、九萬里的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