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當前,我市城鄉居民醫保正值集中繳費期,關于居民醫保有關政策,群眾比較關注。居民醫保斷繳后具體有何影響?醫保待遇等待期有何具體規定?這些問題一定要了解。
什么是醫保待遇等待期?
參保人員因未按照政策規定及時參保繳費導致無法及時享受醫保待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享受。這段時間即醫保待遇等待期,在醫保待遇等待期內發生的醫療費用無法報銷,需要參保人自己承擔。
原先有沒有設置醫保待遇等待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沒有直接對醫保待遇等待期明確規定,但大多數醫保統籌地區在實踐中,已對斷繳人員和沒有在集中參保期繳費人員設置了待遇等待期。比如,2012年印發的《上海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按照年度繳費,在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相應居民醫保待遇,中途參保人員(新生兒等除外)應當按照年度標準繳費并經3個月等待期滿后方可享受居民醫保待遇。
為什么專門設定醫保待遇等待期?
2023年居民醫保全國次均住院報銷4437元,意味著一個人一次住院費用就相當于10個人的個人參保費繳費金額。目前,我國居民醫保不是強制參保,如果不設置待遇等待期,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生病后才繳幾百元參保,最終損害的是全體參保人的利益。
醫保待遇等待期是如何規定的?
自2025年起,除新生兒等特殊群體外,對未在居民醫保集中參保期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置參保后固定等待期3個月,未連續參保的,每多斷繳1年,在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礎上再增加1個月的變動等待期。考慮到參保人實際情況,允許參保人通過繳費修復變動等待期,繳費參照提出修復申請當年參保地的個人繳費標準。每多繳納1年的費用,可以減少1個月的變動等待期。需要注意的是,連續斷繳4年及以上的,修復以后的變動等待期不少于3個月,加上原有的固定等待期3個月,需至少等待6個月。
為什么不允許修復固定待遇等待期?
如果可以修復固定待遇等待期,就相當于允許生病后再繳費,繳費后馬上享受待遇。這樣會增加選擇性參保風險,讓選擇參保的群眾利用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信息優勢,享受別人繳費對自己的貢獻,對正常連續參保人員來說非常不公平!
2025年以前沒參保的群眾是否受影響?
不受影響。待遇等待期政策從2024年繳費參加2025年度基本醫保起執行,即使以前沒參保,只要從2024年起每年都在集中參保期參加居民醫保,就不會有待遇等待期。如果原來正常參保,但2024年在年底前的集中參保期沒有參保繳納2025年度保費,那2025年就會有待遇等待期。
如何避免居民因不知集中參保期而斷繳?
每年9月-12月,是集中參保期,繳納下一年度參保費,各地都會開展基本醫保全民參保集中宣傳活動。如果由于自身原因錯過集中參保期導致斷繳,應盡快繳費,減少變動等待期以降低不能享受醫保待遇的損失。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武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