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70多歲的老人來說,在不打擾對方的情況下,憑名字和一個沒有聽全的單位簡稱,找到并再次見到對方要花多長的時間?張筱弟、吳毅叔叔給出的答案是:4天。
有手機號,為什么不直接打電話?為什么一定要找他?事情要從10月25日發生在秋霞圃的“險情”說起。
![]()
左起:吳毅、黃小妹、翁美寶、張筱弟
10月25日,張筱弟、吳毅約幾個老朋友,從普陀、青浦等地前往嘉定秋霞圃秋游。這群老伙伴平均年齡超過70歲,經常在一起相約出行。
事發當天,73歲的張筱弟過石板路時因腿腳不便,不慎滑倒落入水中;大家連忙施救,但由于體力原因,一時無法將老人拉上岸。
緊急時刻,岸邊的一個小青年“撲通”跳入水中,他繞到張筱弟的前方,從腋下用力架起張筱弟的上身,先讓他的面部離開水面,避免溺水的風險;又在眾人的幫助下,托舉張筱弟的腰部和腿部,將其安全送上岸。
“那個小青年蠻瘦的,水深在膝蓋以上快到腰部,救張筱弟這個大塊頭,其實很吃力的。”同行的吳毅回憶當時的情形,“人救上來之后,大家都圍著張筱弟查看情況。我看那個小青年要走,就一把拉住他,問到了姓名和手機號;但單位,一再追問下也只問到了一個口頭的簡稱。”看到小伙子的鞋子和褲子都已濕透,老人們擔心他受涼,就沒有再拉著他刨根問底。
這個瘦弱文靜的小伙子叫做薛茲健(音),單位是“中科院微系統”,這是老人們牢牢記住的信息。
01
左中括號
第一天
左中括號
“我要謝謝他,謝謝他救了我。”張筱弟恢復后,老人們開始商議如何謝謝這個小伙子。有的說去嘉定給小伙子送點好吃的,有的說要給小伙子包紅包,最終,“送錦旗”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吳毅主動攬下“找到準確的單位名稱”的任務,電話查號和網絡搜索雙管齊下,一場“找人行動”就此開始。
02
左中括號
第二天
左中括號
“我一輸入‘中科院、微系統’,就跳出來亂七八糟的東西,現在查號都是機器人,翻來覆去打了許久。”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二天的下午,吳毅通過電話查號人工服務,找到了單位的準確名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結合他追問的信息,小伙子住在嘉定,工作在中山公園附近,是這個單位準沒錯了。
張筱弟和老伴翁美寶得到單位信息后,吃好晚飯就前往家周邊的廣告公司。這是他們第一次制作錦旗,錦旗上要寫什么呢?張筱弟說,寫“謝謝你救了我的老命”,被老伴和廣告公司否決了——這也太大白話了,會被人笑話的。
老人團又開始頭腦風暴,最后在廣告公司的幫助下,大家決定用“救命之恩品德高,傳遞社會正能量”作為致謝內容。“沒想到做錦旗要那么久,還得等一天。”翁美寶說。
03
左中括號
第三天
左中括號
經過了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的焦灼等待,第3天中午,張筱弟和翁美寶終于拿到了致謝錦旗。前往小伙子單位送錦旗的事情提上日程,他們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出發。
![]()
04
左中括號
第四天
左中括號
第4天一早,老人們再次集結,考慮到有的住得較遠,于是大家相約9:00集合。不巧,當天又是狀況百出——有的臨出發肚子不舒服要上一會廁所,有的出錯站了……直到10點多,4位老人才聚齊。
“我們這個時候肯定不能去找小伙子的呀,到了那兒是中飯時間,這不是給孩子添麻煩嗎?”4位老人決定早點吃中飯,趕在大部分單位的午休時段出發,終于在下午1點左右,抵達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長寧園區的門口。
“我當時正在辦公室,接到了吳叔叔的電話,很驚訝。”原來,熱心小伙名字叫薛茲鍵,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在讀博士生。事發當天,他在秋霞圃拍照,聽見老人的呼救聲,相機往旁邊一扔,就跳下去把老人救了起來。
![]()
薛茲鍵的工作照
對薛茲鍵來說,“這是誰看見都會這樣做的小事”,沒有想到這幾位老人竟然花了4天的時間找自己,還制作了錦旗送來。“張叔叔再見到我的時候,說話都哽咽了,我也很感動。”薛茲鍵說。
“接待我們的工作人員說,這是所里今年收到的第一面錦旗。”得知自己的錦旗不僅是“第一”,而且院所即將迎來100周年慶祝活動,小薛的見義勇為將獲得單位和媒體的關注,老人們非常高興,“這件事我們辦得對、辦得好,做了好事的人,就是要讓全社會都知道。”
通訊員:王榮會
編輯:楊玉潔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