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11月3日赴福建平和縣心田村探訪賴氏家廟。賴氏宗親會秘書長賴瀚鐘強調,“凡是姓賴的,都是中國人、漢族人,這是可以肯定的”。
![]()
臺灣網紅“館長”赴福建平和縣心田村探訪賴氏家廟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3日報道,“館長”10月25日中午從臺灣桃園機場搭機前往大陸,進行12天的行程,“館長”出發前接受采訪時稱,此行“重點是要幫賴清德尋根”。11月3日,“館長”抵達福建漳州平和縣心田村,受到賴氏宗親會的熱烈歡迎。
負責接待的賴氏宗親會秘書長賴瀚鐘介紹稱,漳州平和縣心田村是“心田賴氏”的發祥地,賴氏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原本姓姬。賴氏后來南遷到浙江、江西,再入福建;到了元朝末年,他們這一支遷居到心田,成為“心田賴氏”的開基祖,到現在已經有27代人。據他介紹,“心田賴氏”去臺灣的開臺祖有137位,臺灣總計有將近10萬名賴氏宗親,每年都有人回家廟祭祖,“凡是姓賴的,都是中國人、漢族人,這是可以肯定的”。
賴瀚鐘回憶稱,2018年他曾組團赴臺,專程前往賴清德位于新北萬里的老家,與賴清德的親戚交流,賴的親戚當時說“我們家就在漳州平和”。
臺媒報道稱,賴氏宗親會的人多次強調,凡姓賴者根源都在中國,“凡是不承認祖宗、祖國的人,就是逆天之罪”。
在看到賴氏宗親祖訓后,“館長”特意要求攝影師將鏡頭對準上面的文字,并大聲朗讀“萬事皆念骨肉親,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最逆天”。在場賴氏宗親都對賴清德“數典忘祖”的行徑感到憤慨,批評其為“不肖子孫”,認為賴清德給宗親丟臉,也讓“館長”幫忙轉達希望“讓賴清德改邪歸正、回頭是岸”。
“館長”直言,他此次大陸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真相帶給臺灣同胞,“兩岸本無仇恨,只有血肉親情,兩岸更應互相扶持而非敵對”。他強調稱,開放兩岸交流,讓同胞自由往來、歸于祥和是賴清德應該做的事情。
![]()
福建賴氏宗親:姓賴的都是中國人,凡姓賴者根源都在中國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
臺媒稱,“館長”此次探訪大陸,先到北京、沈陽等地參觀抗戰遺址等,還挑戰喝豆汁、爬長城,話題不斷。10月27日“館長”登上長城,感嘆先人建造長城的智慧與毅力,直呼“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真的很棒!”隨后又去了北京故宮等地,他表示,臺灣與大陸應該互相了解、包容與共榮,“最后達到和平統一,這都需要一個過程”。
國民黨副主席蕭旭岑11月3日表示,此前《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顯示,72.8%的島內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這就是主流民意”。蕭旭岑說,在文化、血緣、歷史上,“我們就是中國人”。
臺灣《旺報》的社評稱,原本親綠的網紅“館長”今年6月赴大陸,徹底改變對大陸的原有認知,回臺后表達對“兩岸一家親”的強烈認同;近日國民黨主席選舉,6位候選人均認同“臺灣人是中國人”。這種兩岸民間自下而上的相互欣賞、融洽互動,已是多年未見。更珍貴的是,如今兩岸民間的相互欣賞是建立在“知根知底、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文章認為,網絡世界打破了兩岸地理空間的區隔,兩岸民眾自然交流、輕松互動、融為一體,這種善意是兩岸民眾相互廣泛傳達的信號。
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撰文稱,島內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上升到72.8%,這一數字表明,“去中國化”浪潮在島內喧囂多年后,中華文化在臺灣仍具強大生命力。從語言、宗教、節慶習俗到倫理價值觀,臺灣社會依然保持著鮮明的中華文化特征,“這些文化要素構成了臺灣同胞中國人認同的堅實基礎”。文章稱,隨著大陸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在臺灣社會逐漸增強,這種認知進一步強化了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
延伸閱讀
美國智庫和媒體近一段時間連發文章,不僅批評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魯莽,還提出“漸進式統一”,在島內引發高度關注和解讀。國臺辦新任發言人彭慶恩29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近期越來越多的外國專家學者以及國際輿論對臺海形勢表示擔憂,公開批評賴清德“臺獨”挑釁言行。他說,當前臺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本原因在于賴清德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不斷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賴清德是不折不扣的“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制造者”,名副其實的“麻煩制造者”。
美智庫提出“漸進式統一”
臺灣《旺報》近日報道稱,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近日發布由政治學家馬扎爾、克里根、萊南聯合撰寫的報告,題為《穩定中美競爭關系》。報告主要聚焦臺灣、南海以及美中科技競爭三大關鍵議題,認為美國須采取措施維護本國利益,“然而即使這樣做,也須努力防止競爭陷入極端危險的緊張狀態”。
為緩和中美關系,報告提出6項綜合性舉措,包括重建高層官員的多重可信溝通管道、改善雙邊危機管理機制和協議等。在臺灣問題上,作者提出一個更大膽的方案,呼吁華盛頓在履行對臺灣“承諾”之際,也利用其影響力確保臺灣的行動不會加劇與大陸的緊張關系、破壞兩岸安全。報告舉例稱,賴清德多次言論遭到大陸的強硬回應。幾名作者除了呼吁華盛頓敦促臺灣保持“克制”外,也建議美國政府應最大限度“激勵”北京采取“漸進式統一”路徑。
無獨有偶,美國《時代》雜志近日連續刊出3篇涉及臺灣與兩岸關系的文章,其中一篇作者為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亞洲計劃主任高登斯坦,他在文章中以“魯莽的領導人”稱呼賴清德,并稱臺灣已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高登斯坦稱,臺海情勢近來更加不穩,部分原因在于賴清德多次強調所謂“臺灣主權”。他提醒華盛頓在處理臺海議題時應保持克制與謹慎,避免讓局勢升溫,強調美國對臺政策應以維護區域穩定為首要目標。
“魯莽的麻煩制造者”,島內金融分析師孫家瑞28日在中時新聞網以此為題發表文章稱,2003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曾把陳水扁稱為“麻煩制造者”,當時后者拋出“一邊一國”的論調。如今美國權威的蘭德智庫政策報告提出“統和論”,主張美國激勵中國采取“漸進式統一”,并重申不支持“臺獨”,他認為這恐怕不只是現在的特朗普政府,以后美國政府對兩岸關系也應遵循這種模式。
![]()
華盛頓“反中挺臺”的鷹派逐漸式微,圖為美國國會大廈 資料圖
臺灣中時新聞網的社論稱,除了《時代》刊文和蘭德公司的報告外,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的《美國輸掉貿易戰,會不會連臺灣也輸》以及《外交事務》期刊的文章都顯示出,華盛頓“反中挺臺”的鷹派逐漸式微,“克制派”抬頭。“克制派”主張臺灣對美國很重要,但并非涉及生存的關鍵利益,美國要協助臺灣提升防務自主能力,但不承諾要為臺灣而戰。文章說,在這個脈絡之下,賴清德卻一再挑撥“臺灣地位未定論”,發表“新兩國論”,成為臺海安全的一大變量。
“山姆大叔不會施以援手”
臺媒注意到,高登斯坦在美國《時代》雜志刊出文章后,民進黨當局反應激烈,其網軍側翼稱高登斯坦“常年唱衰美國,為中國唱贊歌”。在臺美籍國際政治觀察家方恩格在臉書寫道,“少見美國學者批評賴清德!而民進黨火大到假日急著反擊”。“我最近的文章確實捅到了馬蜂窩!”高登斯坦25日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再次強調,臺灣應清醒認識到,“山姆大叔(美國)不會施以援手”。他還稱,美國人早已厭倦為別人的“家務事”卷入“無止境的戰爭”。
前“立委”郭正亮27日稱,“國防重點”是美國軍方公認最親特朗普的智庫,高登斯坦是該智庫亞洲計劃主任,而只要美國軍方智庫出手,“就幾乎快要成為主流意見”,他們認為若美軍介入臺海沖突,相關代價與風險太高,所以要調整策略。郭正亮認為,高登斯坦的觀點在美國越來越普遍,“明年等著看,一定會變成主流”。他說,賴清德上臺1年5個月,美國人對其評價是“魯莽”,顯示“抗中保臺走到死路”。
“這是嚴重的警訊和提醒”
國民黨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稱,美媒此時發文,除了提醒美國政府外,更是敲醒民進黨當局須認清當前國際局勢,及美國官方立場未來可能的轉變,賴若再一意孤行主張“兩國論”挑釁大陸,對臺灣不利。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稱,“這是嚴重的警訊和提醒”。前“立委”蔡正元認為,相關文章點出冷冰冰的現實,不管美國賣給臺灣多少武器、美國國會通過多少挺臺法案,臺灣都得面對“對岸擁有西太平洋地區壓倒性的軍事力量”。
![]()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 資料圖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稱,賴清德一上臺就迫不及待地與對岸為敵,拋出“新兩國論”,祭出“賴17條”,把兩岸關系定位為“與境外敵對勢力對抗”,不但懲罰兩岸交流人士,還將修法全面管制公職人員赴陸;對外則單邊向美方傾斜,把“護臺神山”臺積電搬到美國還不夠,連整個半導體生態系都要外移美國。結果換來了什么?對美關稅談判至今搞不定,“跪美、抗中都很到位,卻唯獨不見‘保臺’之效,臺海越來越緊張”。前臺北駐新西蘭代表介文汲認為,被用“魯莽”一詞形容是很可怕的事。他稱,《時代》的文章可能是美國政府對賴清德的嚴重警告。
臺灣《中國時報》稱,華盛頓對賴清德的觀感,正轉為“麻煩制造者2.0”。這股不信任感,源自他反復強調“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與特朗普政府明顯不同。賴清德的最大問題在于他無法克制意識形態;日漸滑落的民意支持,又逼得他必須更依賴“抗中保臺”來維系基本盤支持,即使被貼上極為難堪的“魯莽”標簽。臺灣聯合新聞網29日稱,臺灣社會長期相信“美國會防衛臺灣”,如今網絡上則充斥著“疑美論”,反映出民眾的集體焦慮。
臺灣《聯合報》的社論稱,從今年春天起,外媒對臺態度就有了大幅轉變。5月初,英國《經濟學人》批評賴當局“政治失能”;7、8月,從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社,到日本的《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產經新聞》,都直接批評賴清德“不得人心”;這次高登斯坦批評賴清德是“魯莽領導人”,只不過用字更直白、尖銳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