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全在你賴清德一念之間。”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今天到訪漳州賴氏家廟,喊話賴清德:你祖先的牌位就在這兒,你敢進來磕個頭說你不是中國人嗎?
![]()
館長陳之漢到訪福建漳州,公開站在賴清德祖先的宗祠前發聲,不只是一次輿論操作,更像是一次情感的撞擊。
陳之漢本身在臺灣以直言敢語、不懼權勢著稱,他曾多次批評民進黨當局政策不接地氣,脫離民眾生活。
而這次,他直接點名賴清德,借助賴氏宗祠的現實存在,將“你是誰”的問題擺上了明面。祖祠不說話,但那一排排的牌位卻像是歷史的眼睛,逼問著一個人走到今天,究竟認不認自己的根。
賴清德的家族淵源在福建早已不是秘密。福建漳州與臺灣之間的地緣、血緣關系深厚,島內超過七成的民眾祖籍可溯源至福建,尤其漳泉地區,是臺灣人祖先渡海登陸的主要通道。
從文化民俗到語言飲食,兩岸南部民眾之間幾乎沒有隔閡。賴清德這樣一個祖籍福建、成長于臺南的“臺灣人”,無論怎么包裝“本土意識”,也無法否認他的族譜就在大陸。
他的名字里帶著“清德”二字,本身就承載著傳統文化中對清廉與仁德的期許,而今卻走在了一條割裂認同、推遠血緣的道路上,不免讓人唏噓。
館長的喊話之所以引發廣泛共鳴,是因為它把一個抽象的政治立場,具體化為一個活生生的文化場景。
一邊是坐落在福建的賴氏家廟,一邊是自稱“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賴清德,這種反差之下的沖突感,超出了政治的范疇,直擊人心深處的歸屬感問題。
一個人可以選擇職業、理念、政見,但血脈、族譜、姓氏,是無法抹去的。更何況,在中華文化中,祭祖并非形式,而是對先人的敬重,是對歷史的認同。
陳之漢站在那里,既是在質問賴清德,也是在提醒所有臺灣政客:你們是誰的子孫?你們的根在哪里?
當然,賴清德不會因為這一次喊話就改弦更張,但這件事的象征意義卻已經發酵開來。他若繼續在臺獨的道路上走下去,不但會加劇兩岸對立,還將背棄祖先留下的文化根脈。
他若有一天愿意走進漳州賴氏家廟,哪怕只是低頭默念一句“我是中國人”,也許就能在兩岸之間打開一扇久違的窗口。
大陸方面一直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并持續釋放善意,通過經濟融合、文化交流、民間互動等方式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
尤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臺企選擇來到大陸發展,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機會,也找到了歸屬感。
這正說明,只要認同中華民族的身份,兩岸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而賴清德若一意孤行,逆流而動,不只會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分裂者的形象,更可能徹底斷送臺灣同胞的未來發展機遇。
兩岸關系的未來,不該被少數人的私心所綁架。真正的政治智慧,是在認清大勢之后作出符合民族利益的選擇。
一個人站在祖宗牌位前,面對的不只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未來的方向。賴清德是否愿意正視這一點,也許正決定了他在兩岸歷史上的定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