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蘋果正式推出了全新的M5芯片,同時一并更新了MacBook Pro、iPad Pro以及Apple Vision Pro等多條產品線。
![]()
搭載M5芯片的MacBook Pro
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一次常規的“擠牙膏”式硬件迭代,畢竟這些新品除了“換芯”,沒有其他更為顯性的升級。然而,更深層的信號其實隱藏在這枚M5芯片的架構之下。今年蘋果首次在GPU中集成了負責提升AI能力的神經網絡加速器,這也清晰地揭示了蘋果在AI時代的新思考,那就是這枚M5芯片,或許正是蘋果AI戰略中派出的“前哨”。
全新架構首次亮相
從常規性能的角度來看,M5芯片只能算作蘋果生態內的一次穩步迭代。在MacBook Pro中,這顆芯片獲得了單核心4339、多核心17787的成績,這一成績相比上一代M4芯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
然而,在常規的性能數字背后,M5真正的看點在于GPU。這一次,M5的GPU不僅引入了新一代10核心架構,更關鍵的是,每個核心都集成了專用的神經網絡加速器,以此實現AI算力的飛躍。
蘋果官方宣稱,M5芯片的圖形處理器在AI峰值計算性能上較M4提升4倍以上,尤其是“LLM提示詞處理”,其首個詞元響應速度更是顯著提升。
![]()
然而由于M5芯片并沒有配置更高規格的運行內存,因此如果你是一位本地AI工具的重度用戶,可能依然無法像M4 Pro/M4 Max搭配大容量運行內存的機型那般,去部署一個參數量較大的模型。但在運行諸如Drawthings、或者是部署一些小尺寸的本地模型,甚至是使用ComfyUI搭建文生圖工作流時,相信你能夠感受到“更快一步”的從容感。
為什么是M5先行?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蘋果此次只推出了M5芯片,而沒有像往常一樣一次性發布M5 Pro、M5 Max和M5 Ultra組成的“全家桶”。這種反常規的做法,我更愿意將其理解為是蘋果在AI領域穩扎穩打、穩步迭代的策略。
![]()
M5芯片
當前,無論是CPU還是GPU,其性能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芯片制程工藝的提升,想要實現跨越式的增長已非易事。在“常規性能”難以再驅動大規模換機的今天,“AI”正成為新的突破口。蘋果今年選擇在芯片的GPU中集成神經網絡加速器,也恰恰是將AI看作下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M5芯片在蘋果龐大的生態內,承擔著“試水”AI新時代的任務。這枚芯片依然是一枚輕量級的芯片,蘋果或許希望利用生態內價格門檻相對較低的它,來吸引更多對AI感興趣、但又不需要Pro/Max級別性能的用戶進行升級。這既能鋪開新架構的市場占有率,也能為后續更高端芯片的AI功能積累寶貴的市場反饋。
![]()
話雖如此,若論真正意義上的“AI能力普及”,搭載M5芯片的MacBook Pro似乎還不夠徹底。相比之下,一臺搭載M5芯片的Mac mini顯然是更具性價比的入門選項。當然,蘋果此次“雪藏”Mac mini,或許是在為M5 Pro版本的登場做準備,因此我們大概率要等到明年才能見到這臺更親民的AI主機。
發力AI 看齊行業主流
事實上,通過在GPU中加入神經網絡加速器,也是行業內的主流做法。
以英偉達為例,2017年,英偉達就在Volta架構中加入了全新的Tensor Core(張量核心)。Tensor Core就是GPU專用的AI計算單元,當傳統的GPU還在用通用計算單元來處理AI任務時,Tensor Core已經開始專職、高效地執行AI運算。這讓英偉達的GPU在AI訓練和推理上獲得了碾壓性的優勢,也讓他們牢牢鎖定了AI時代的王座。
![]()
M5芯片的每一個GPU核心都擁有神經網絡加速器
現在,蘋果在M5芯片上做的,正是相似的邏輯。蘋果意識到,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CPU性能跑分,而是誰能更高效地處理AI任務。因此,M5芯片不再僅僅依賴ANE(神經網絡引擎),而是效仿主流做法,在GPU中集成了專用的神經網絡加速器,從而帶來更強的AI綜合能力。
從M5芯片的設計我們不難推測,未來蘋果的AI算力分工會更加明確:諸如相冊分類、Siri響應等輕量化AI功能,將繼續由能效比極高的神經網絡引擎處理;而諸如不久后會到來的Apple Intelligence、復雜的“文生圖”、AI視頻增強渲染等需要高算力和高精度的重負載任務,則將交給集成了強大AI加速單元的新一代GPU。
![]()
使用Draw Things文生圖
這種分工模式,既能兼顧日常使用的能效,也能保證專業應用所需的峰值性能。我們有理由相信,后續即將登場的M5 Pro和M5 Max芯片,大概率也會延續類似的升級思路,借助GPU中的神經網絡加速器,在AI性能上實現更大幅度的飛躍。
可以看到,M5芯片是蘋果在AI領域吹響號角的前哨。這枚芯片的到來,將為蘋果的全系產品摸索出一條兼顧性能、能效和成本的AI發展路徑。
![]()
同樣,我也希望蘋果在AI時代真正到來時,能將存儲的價格真正“打下來”。當前,無論是AI模型本身還是AI生成的內容,對存儲空間的占用都相當驚人。在行業已經全面普及16GB內存+512GB存儲的今天,我很期待蘋果未來能夠進一步推動更大容量存儲版本的普及,讓用戶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不再有存儲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