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國際表演藝術與音樂節已經開始了第27屆。當天晚上開幕演出邀請了世界著名歌劇演員普拉西多·多明戈,泰國國王瑪哈、王后蘇提達也到場參加。會場被燈光和人群包圍著顯得非常正式又緊張,在媒體鏡頭從舞臺轉到看臺再回到舞臺的過程中捕捉到了幾個畫面。
![]()
多明戈今年84歲,還上臺唱。他是上世紀末至今國際歌劇界的重要人物之一。那晚他唱了《今夜無人入睡》NessunDorma,高音到了上方的高音位,能量和穩定度把不少觀眾驚到。他的聲音在大廳里有穿透力,舞臺動作穩重,演出時間多數時候都在唱歌。
國王一出場就穿了黑色的西裝,臉色很凝重的樣子,他坐下來的時候有時候會用手指輕輕敲打椅子后面的地方,跟著音樂的節拍做著這樣的動作,這個細節被攝像機給捕捉到了,在聽歌的同時還通過一個簡單的方式做出了反應,把視線對比一下就能發現王后和國王不一樣。
![]()
蘇提達王后身穿淺灰帶藍調的無袖長禮服,禮服面料上有著銀色亮片,走動起來會反光,后面擺是藕粉色緞面裙撐,在地面上拖拽著走。臉上帶著笑容與現場民眾互動的時候露出整齊牙齒,造型既有現代裁片又有傳統元素,禮服深V和亮片很適合攝影機近拍,而緞面和刺繡則是保留了王室禮服常見細節的東西。戴著一套被認為是王室重寶的綠寶石耳環和戒指,這些珠寶跟王室歷史有關聯。
王后走進會場的時候,負責演出的人給她下跪,把節目單用雙膝遞上去。之后畫面出現幾個穿白制服的女助手,在通道前面趴著行禮。這種跪拜在泰國很常見,但一大片人齊刷刷地跪下去就顯得有點儀式感了,歷史上類似夸張的儀式被認為是上世紀中葉拉瑪九世時期開始推廣的,目的是加強王室象征和場合的正式性,放到一個國際音樂會現場,場面就會跟音樂節現代的感覺混在一起。
![]()
媒介鏡頭把兩個關鍵畫面比較起來的時候,觀眾的注意點就被轉移了,對于多明戈演出的特寫突出藝術本身,音樂的力量和表演技巧,而王后以及跪拜場面被放大的時候,觀眾就會把重點從音樂轉到禮節和王室象征上頭,現場的感受也就跟著變化,有人覺得儀式讓場面顯得更莊嚴些,也有人感到這使得本來應該以藝術為主的活動變得不協調。
國王整個過程的步伐被注意到,他進入時動作快且表情嚴肅,這種狀態和之后王后被眾人包圍的場面形成對比,有人認為這是國王察覺到王室傳統禮儀與國際藝術節氛圍不完全匹配,于是用更短、更快的方式完成出場,這個細節被媒體拿來討論,成為了解當晚氛圍變化的一條線索。
![]()
王后的服裝選擇也成為了關注點,過去在正式場合她喜歡保守的顏色和改良式的套裝,常常搭配一兩件傳統首飾去匹配場次規格。這次晚上的亮片禮服、深V的設計被看作是一次形象的轉變,衣服用色介于高級灰與藕粉之間,整體給人的感覺有很強的沖擊感。造型師把傳統的東西跟現代的東西放在一起,并且兼顧到鏡頭的效果,也在細節上留下王室的標識。有人將這種搭配理解為王后想要以更加開放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視野中,而佩戴王室傳世珠寶則是獲得王室正式認可的信號。
媒體對王后能成套佩戴王室珠寶的報道帶入了王室內部權力和支持的話題,早年王后在正式場合只能戴珍珠首飾,這次用祖母綠套裝被解讀為背后支持力量的體現,提到這個意義,說可以佩戴這樣的珠寶就是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
現場的禮節安排也引起討論,音樂會負責人下跪把節目單遞給王后,隨后女助手們的跪拜被鏡頭放大,這在國際觀眾眼中顯得突兀,有人認為這種場面與音樂會的國際氣氛對立起來,把強烈的王室禮儀帶入以藝術交流為主的場合會改變觀眾對整個活動的感受,有人覺得這樣突出文化差異,也有人覺得全球化舞臺不應有如此高強度的王室展示。
攝影與鏡頭操作在這次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被提出來,因為鏡頭的選擇決定著觀眾所看到的東西以及哪個瞬間會被放大。從各個角度去拍攝歌唱家們可以讓我們更加關注于演出的質量;而長時間地對王后和跪拜場面進行拍攝又可以把禮節的細節展現出來。媒體編輯在選擇畫面組合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塑造大眾對于這場表演的敘事重心。
![]()
公共討論分成兩條線,一條方向是關于藝術本身,稱贊多明戈的演唱和節目的質量,覺得這類國際表演節目給當地的文化生活帶來好處,另一條方向關注王室禮儀和現代舞臺的契合度,質疑在國際的藝術場合用很儀式化的禮節是不是恰當,社交媒體上也出現調侃和批評的聲音,有人感到王室既想要加入到國際名流圈子當中去,又保留著傳統的表演性姿態,這就產生一種矛盾的感覺。
王后身上的時尚變化被大量報道。對她的服裝設計和配飾的解讀里,有贊許她在公共形象上更有野心的聲音,也有提醒大家不要忽視王室展示背后的政見和家族關系問題的聲音。討論她戴王室珠寶的時候,就延伸到了王室內部以及跟軍方、王室其他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影響。
![]()
當晚的情形被公眾記憶切成幾片:歌唱家在舞臺上的演出,國王短暫又嚴肅的出場,王后耀眼的造型以及接下來的跪拜場面,在不同的媒體排列組合中成為不同故事,觀眾從中獲得的印象也就各有差異。有的報道側重藝術節成功和多明戈表現,也有些報道把重點放在王室禮節與國際場合碰撞上。
這次活動帶來的影響,可以看作一場關于場合邊界和公開形象的討論。國際藝術節原本是文化交流、表演分享,王室加入之后增添了儀式感,并把關注點引向象征與權力,攝影鏡頭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眾的觀感,未來類似的場合安排或許要更仔細權衡禮節與活動氣質的匹配程度,大眾對于王后的時尚嘗試表現出興趣,但對王室傳統的展示持有不同意見,整個事件因為這些不同的焦點變成一次多角度的公共議論。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