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I換臉騙局在短短三個月內激增45%,38%的受騙者為老年人;與此同時,一位來自白城的大媽發布樸實邀約,竟引發眾多大爺跨省奔赴,甚至主動在評論區公開家庭住址。
2. 這兩起看似毫無交集的社會現象,實則揭示了一個共同現實:中國3億老年人的情感空缺,正被悄然轉化為可量化的流量資源與精準詐騙目標。為何最渴望真情陪伴的老年群體,反而成了最容易被利用的對象?
![]()
3. 被情感需求裹挾的群體
4. 打開主流短視頻平臺,兩類關于老人的內容頻繁登上熱搜榜單。一類是令人痛心的詐騙案例——例如某農村老人因一段AI偽造的“孫兒車禍求救”視頻,被騙走畢生積蓄五萬元。
5. 另一類則是溫情敘事:白城大媽的賬號下,留言區充斥著“車票已買好”“地址發你了”的真實響應,有人跨越千余公里,只為見一見那個聲稱不圖錢財、只愿找個伴說說話的女人。
![]()
6. 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反應,卻指向同一類人群——被深層情感需求驅動的老年人。2025年第一季度官方通報顯示,AI換臉類詐騙案件環比上升45%,老年受害者占比高達38%,其中農村地區尤為嚴重。
7. 不法分子的話術設計極具針對性:或虛構子女遭遇意外,以親情為紐帶實施情感操控;或偽裝成醫學專家、政府人員,借“內部養老資格”“特效藥秘方”等話術進行權威誘導。
![]()
8. 白城大媽雖未涉足違法行為,但其內容運營邏輯與詐騙手段高度相似。沒有復雜劇情、無炫技剪輯,鏡頭甚至略顯晃動,內容僅為做飯、種菜、洗衣,或是直白發出“來我家住幾天”的邀請,卻能單條視頻收獲數十萬點贊。
9. 評論區中,大量老人袒露心聲:有人講述喪偶后的漫長孤寂,有人描述獨居生活的冷清日常,字句間流露出對人際連接的深切渴望。這些用戶并非缺乏認知能力,而是現實中可供傾訴的情感通道幾乎斷絕。
![]()
10. 子女忙于職場拼搏與房貸壓力,孫輩沉浸于學業和社交網絡,社區組織的老年活動覆蓋面有限且參與門檻較高。在此背景下,短視頻平臺成為他們唯一可以自由發聲、獲得回應的情感出口。
11. 當屏幕那端傳來一句“我懂你”,當虛擬互動帶來片刻溫暖,他們便愿意投入時間、精力乃至金錢,緊緊抓住這根象征希望的繩索。
12. 即便明知這份陪伴可能虛幻,仍選擇相信,這種矛盾狀態恰恰凸顯出老年群體情感饑渴的緊迫程度。
![]()
13. 數據背后的沉默危機
14. 老年人的情感困境,并非個體問題,而是深度老齡化社會不可避免的結果。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3億大關,占總人口比例超過20%,正式邁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15.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進一步揭示殘酷事實:空巢與獨居老人數量已達1.18億人,相當于每三位老人中就有一位獨自生活。
![]()
16. 在這1.18億背后,是一個個寂靜無聲的家庭場景:有的老人全年難見子女一面,只能通過電話聽一聽聲音;有的在伴侶離世后長期獨處,白天靠電視打發時間,夜晚面對四壁沉默良久。
17. 更多的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在子女外出務工后,既要照顧自己,又要承擔農務勞作,缺乏交流、無人傾聽,已成為他們晚年生活的普遍寫照。
![]()
18. 更值得警惕的是,孤獨正在演變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中國老齡發展報告2024》指出,23.76%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獨感,其中4.75%長期處于強烈孤獨狀態。
19. 同時,26.4%的老年人表現出抑郁傾向,6.2%達到中重度抑郁水平。換算成實際人數,意味著3億老人中有近7900萬人深受孤獨困擾,這一規模遠超多數國家的全國人口總數。
![]()
20. 從宏觀視角看,這是龐大的社會情感赤字;從市場角度看,則是一塊長期被忽視的需求藍海。城市中的專業情感陪護服務價格高昂,普通退休金難以支撐。
21. 農村地區相關服務近乎真空,而短視頻平臺的推薦機制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一旦老人持續瀏覽同類內容并積極互動,算法便會不斷推送相似信息,形成封閉的信息回環。
![]()
22. 正是這套機制,讓白城大媽這類賬號得以持續吸引關注,實現流量積累。年輕人或許難以理解這種執著,正如老一輩無法理解年輕人沉迷星座測試與塔羅牌占卜。
23. 本質上,兩者都是在高壓社會中尋求心理慰藉:前者用情緒標簽緩解焦慮,后者用視頻互動填補寂寞。
24. 差別在于,年輕人擁有更多元的社交方式與情感支持渠道,而老年人的選擇空間極為狹窄。
![]()
25. 情感如何被系統性變現
26. 白城大媽賬號之所以成為現象級存在,實則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注意力經濟實驗。運營團隊深刻把握老年群體的心理訴求,借助極簡內容與鮮明人設,完成“吸引—留存—轉化”的完整商業閉環。
27. 其人設構建極具穿透力:勤勞能干、會做飯、懂農活、性格溫和,明確表態“不圖錢、不圖房”,只求真誠相伴。這一形象精準契合喪偶或單身老人對理想伴侶的所有想象。
![]()
28. 經歷人生風雨的他們早已看淡物質誘惑,更看重生活上的照料與精神層面的契合。視頻中沒有浪漫橋段,只有燒飯、洗衣服、喂雞的日常片段,這種樸素的真實感讓他們感到可信、親近。
29. 好像對方就是隔壁鄰居,隨時能串門聊天,毫無距離感與壓迫性,極易激發情感共鳴。
![]()
30. 內容形式極致簡化,區別于年輕人偏好的快節奏剪輯與視覺沖擊,老年用戶更青睞直觀、易懂的內容。白城大媽的視頻多控制在幾十秒至一分鐘之間,內容單一卻重復性強。
31. 或展示勞動過程,或直接喊話邀請,語言平實、畫面粗糙,甚至帶有輕微抖動,但正是這種“原生態”風格,增強了真實感,降低了心理防線。
![]()
32. 平臺算法則起到放大作用。短視頻系統的推薦邏輯基于用戶行為偏好,當老人反復觀看、點贊、評論類似內容時,系統判定其具有強烈情感需求,隨即加大同類內容推送頻率。
33. 這種“越看越多”的機制,使用戶深陷信息繭房,也為賬號帶來穩定增長的曝光量。而流量背后,隱藏著清晰的盈利路徑:直播帶貨銷售土雞蛋、雜糧、手工制品等農產品,主打“自家產”“無添加”概念,高度匹配老年消費習慣。
![]()
34. 加之“支持大姨”的情感認同加持,購買行為往往伴隨情感投射,轉化率顯著提升。經濟學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注意力經濟”理論在此得到充分驗證:在信息爆炸時代,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資源。
35. 白城大媽賬號成功捕獲了老年群體的情感注意力,并將其轉化為可觀的商業收益。支撐這一切運作基礎的,正是現實中無法滿足的情感缺口。
![]()
36. 時代的鏡像與反思
37. 白城大媽的故事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老齡化社會的荒誕與真實。它讓我們看清:3億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正在被資本邏輯無情收割,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數字時代下如何回應老年群體的精神訴求。
38. 當陪伴成為奢侈品,當真誠淪為流量工具,我們的社會究竟缺失了什么?家庭陪伴的缺位是根本原因。傳統觀念中的“養兒防老”,不僅包含物質供養,更強調精神陪伴。
![]()
39. 然而在現代生活節奏下,子女陷入“想陪卻無力”的困局:為事業奔波、為房貸掙扎,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無意間忽略了父母內心的聲音。
40. “等忙完這陣就回去看你”常常變成遙遙無期的承諾,即便短暫團聚,也常被手機消息、遠程會議打斷。父母體諒子女辛苦,從不抱怨,卻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咀嚼孤獨。
![]()
41. 社會支持體系同樣存在明顯短板。面對龐大的老年群體,公共服務多集中于醫療保障、基本照料等領域,情感疏導、心理干預服務極度匱乏。
42. 專業的老年心理咨詢機構數量稀少,且集中在一線城市,廣大鄉鎮與偏遠地區幾乎空白。老年大學、社區活動中心雖有一定社交功能,但覆蓋范圍窄、吸引力不足,難以滿足廣泛需求。
![]()
43. 正因如此,老人們只能將情感寄托轉向虛擬空間。技術進步本應助力養老服務升級,但詐騙分子卻率先將AI換臉、語音合成等技術用于犯罪。
44. 他們利用老年人對新技術的認知盲區,偽造親人面孔、模仿熟悉聲音,制造緊急求助情境,核心仍是擊中其情感弱點——對親情的牽掛、對健康的擔憂、對陪伴的渴求。
![]()
45. 技術本身并無善惡,但當它被用來掠奪老人的情感信任與積蓄財富時,便成了傷害人心的利器。無論是千里奔赴白城的大爺,還是被AI騙局欺騙的老人,他們的初衷極其簡單。
46. 一句溫暖的問候、一次耐心的傾聽、一段真實的共處時光,這些對年輕人而言微不足道的小事,對老年人卻是彌足珍貴的情感饋贈。年輕人熱衷情緒療愈課程、星座匹配測試,本質也是在尋找歸屬感,只不過他們有更多選擇。
![]()
47. 結語
48. 而老年人的選擇,往往只剩下屏幕里的虛擬互動。每個人都將走向衰老,今天的青年終將成為明天的長者。
49. 唯有當陪伴不再稀缺,當真誠不再被流量裹挾,當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現實中感受到溫度與尊重,白城大媽的流量奇跡才會真正落幕。
50. 那才是我們理想中的老齡化社會,也是每個人心中期盼抵達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