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蔣正爭 記者 陽錫葉)突出地域特色、深耕傳統文化、注重全面發展……連日來,湖南道縣84所中小學校開展“講好道縣歷史文化故事,助力青少年培根鑄魂”活動,引導10萬余名學生樹立“知家鄉、愛家鄉、贊家鄉、建家鄉”的情感。這是道縣深入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的一個生動縮影。
道縣古稱道州,底蘊深厚,擁有“天下稻源、人間陶本、理學圣地、千年古郡、紅色道州”等七大文化資源。近年來,該縣教育局以“優勢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為基本路徑,努力實現“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教育目標。
道縣敦頤學校是以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命名的一所初級中學。該校緊扣周敦頤理學文化,用《愛蓮說》等命名各樓棟,用理學大師的名言布置樓道、走廊,用理學內容的文化石裝點校園……讓理學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學校堅持運用周敦頤理學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教學教研工作以及特長特色培養,獲評‘全國百強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雷校生說。
在道縣,各學校因地制宜,將周敦頤理學、何紹基書法、玉蟾巖稻作等文化融入學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和教書育人各方面,精心編撰傳統文化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具有道縣特色、可聽可看可學的現場教學點。
作為第三批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道縣第五小學立足師資和學科實際,開設龍舟文化校本課程。“我們依托本土特色文化,以‘以文育人’為辦學特色,用藝術滋養學生的心靈,把傳統文化的精髓領悟與傳承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章昳說。
戲曲文化進校園也是道縣一大亮點。“我們經常邀請戲曲名家和老藝術家到校任課,手把手教授學生們基本的祁劇表演動作和唱腔技巧,激發學生們從小對傳統戲曲的興趣。”道縣教育局基教股負責人陳政說,每年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推動祁劇等“非遺”走進課堂。目前,全縣已有道縣朝陽小學、道縣第六中學等15所學校開設戲曲社團,并通過音樂課、美術課及學生實踐活動等形式把戲曲元素滲入教學中。
該縣各學校堅持特色立校,用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校內涵發展,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辦學模式,涌現出一批特色學校。至今,該縣已成功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所、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文化傳承學校2所、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1所、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1所等。
“我們依托地域特色和文化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特長發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綻放光彩。”道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明遠表示,將繼續深化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拓寬實踐場域,構建多元課程體系,推動教育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打造百花齊放的學生成長樂園。
作者:蔣正爭 陽錫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