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越過故宮的角樓,灑在西華門外那幾排銀杏樹上時,整片樹林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鎏金。11 月 4 日的北京,沒有了初秋的微涼,也尚未迎來深冬的凜冽,恰好將這份屬于故宮的秋日限定美景,釀成了最動人的模樣。
![]()
往來的游客舉著相機、手機,屏息凝神地捕捉著葉片與紅墻琉璃瓦同框的瞬間,生怕錯過這轉瞬即逝的驚艷 —— 這不是普通的秋日賞葉,而是一場跨越六百年的時空對話,是金黃的銀杏葉與古老宮殿共同譜寫的秋日贊歌,恰如古人筆下 “日映霜華萬點光” 的詩意寫照。
![]()
若說北京的秋天有千萬種模樣,那么故宮西華門的銀杏,一定是最具 “皇家氣質” 的那一種。不同于地壇公園銀杏的靜謐、釣魚臺銀杏大道的熱鬧,西華門外的銀杏,自出生起就與故宮的紅墻黃瓦緊緊相連,自帶一種莊重又靈動的美感。
![]()
每年 11 月初,當北方的冷空氣逐漸南下,這里的銀杏葉便會褪去翠綠,換上一身耀眼的金黃,明代詹時雨在《一枝花?麗情》中以 “銀杏葉凋零鴨腳黃” 形容其色,而此刻的西華門銀杏,正是這般 “鴨腳黃” 鋪陳開來,像是給故宮的 “西大門” 披上了一件華麗的披風。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將細碎的金光灑在朱紅色的宮墻上,葉片隨風飄落時,又像一場溫柔的 “黃金雨”,落在游客的肩頭、相機的鏡頭上,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生怕驚擾了這份 “滿園銀杏落秋風” 的寧靜美好。
![]()
今年的西華門銀杏,更是憑借 “黃美如瀑布” 的絕佳狀態,成了北京秋日里的 “頂流”。從西華門南側的人行道走過,抬頭便能看到連片的銀杏樹枝葉交織,形成一道金色的拱廊。最絕的是靠近宮墻的那幾棵老樹,樹干粗壯挺拔,枝葉向宮墻方向延伸,金黃的葉片垂落下來,真的像一道流淌的 “黃金瀑布”,與身后紅墻的沉穩、琉璃瓦的明亮形成鮮明又和諧的對比。
![]()
這般景致,讓人想起清人洪亮吉筆下 “高枝似向云中出,落葉猶能天半飛” 的奇觀,只不過此處沒有禪扉磬聲,取而代之的是故宮的紅墻飛檐,更添幾分皇家氣派。不少攝影愛好者早早趕來,選好角度等待光線 —— 上午 9 點到 10 點的陽光最為柔和,此時拍攝,銀杏葉會呈現出一種通透的金黃,紅墻的色彩也更加濃郁,隨便按下快門,都是一張無需修圖的 “大片”。
![]()
一位帶著三腳架的攝影老師告訴筆者,他每年都會來這里拍攝,“今年的銀杏長得特別好,葉片飽滿,顏色均勻,沒有因為前期的溫差太大出現落葉過早的情況,能拍到這樣的畫面,再冷也值了。”
![]()
除了視覺上的震撼,西華門銀杏的火爆,更藏著人們對 “北京秋天” 的特殊情結,也藏著文人墨客跨越千年的詠嘆。北京的秋天短暫卻濃烈,從 9 月的秋高氣爽到 11 月的層林盡染,不過短短兩個月時間,而銀杏作為秋日里 “壓軸” 的美景,總是能精準地擊中人們對季節的感知。
![]()
宋代葛紹體在《晨興書所見》中寫道:“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或許正是這份金黃帶來的季節終章的儀式感,讓人們格外珍視這份美景。在西華門,這種感知又多了一層文化的厚重 ——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承載著無數人的歷史想象,而銀杏作為壽命長達千年的 “活化石”,本身也象征著堅韌與長久,正如乾隆皇帝詠嘆 “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綠蔭肥” 時所流露的對古樹滄桑的感慨。
![]()
當兩種 “時間的載體” 相遇,便讓這里的秋景不再只是單純的自然景觀,而是成了一種 “可觸摸的歷史”。有游客帶著父母來打卡,“我媽媽小時候就來過故宮,那時候還沒有這么多人來拍銀杏,現在帶她來,她一邊看一邊說‘原來故宮的秋天這么美’,這種感覺特別好,像是帶著長輩重新感受時代的變化。” 還有年輕情侶穿著漢服來拍照,廣袖飄飄的身影穿梭在金黃的銀杏樹下,紅墻為背景,銀杏為點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皇家園林,成了別人鏡頭里的風景。
![]()
當然,想要好好欣賞西華門的銀杏,也需要一些 “小技巧”。首先是觀賞時間,根據多年的經驗,西華門銀杏的最佳觀賞期通常在 11 月 1 日到 10 日之間,而今年因為前期氣溫較為穩定,最佳觀賞期可能會持續到 11 月中旬,但具體還要看后續的天氣 —— 如果遇到大風或降溫,葉片可能會在幾天內大量脫落,屆時 “滿地翻黃” 的景致雖也動人,卻少了幾分 “高枝似向云中出” 的挺拔韻味,所以想打卡的朋友一定要抓緊時間。
![]()
其次是拍攝角度,除了常規的 “紅墻 + 銀杏” 同框,還可以嘗試低角度拍攝,將宮墻、銀杏葉與天空中的云朵結合,突出畫面的層次感;或者站在西華門的城樓下,以城樓的飛檐為背景,讓金黃的葉片落在畫面的前景,營造出 “古今交融” 的氛圍。另外,建議大家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西華門附近停車位緊張,乘坐地鐵 1 號線到 “天安門西站” 或 “天安門東站”,步行 10 分鐘左右就能到達,既方便又能避免堵車耽誤時間。
![]()
值得注意的是,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要守護這份美好,讓詩意得以延續。隨著西華門銀杏的爆火,游客數量大幅增加,個別不文明行為也隨之出現 —— 有人為了拍攝 “落葉紛飛” 的效果,故意搖晃樹干;還有人隨手亂扔垃圾,破壞了周邊的環境。其實,想要拍出好照片,完全不需要這樣的 “操作”,“盡日苔階閑不掃,滿園銀杏落秋風” 的自然之態,才是對秋日美景最好的尊重。
![]()
故宮景區也安排了工作人員在周邊引導,提醒游客文明觀賞,不少游客也自發加入到 “守護銀杏” 的行列中,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看到搖晃樹干的行為會及時勸阻。一位志愿者說:“西華門的銀杏是大家的美景,只有每個人都愛護它,才能讓更多人看到這份美好,讓這份秋天的禮物能一直延續下去。”
![]()
夕陽西下時,西華門的銀杏又換了一種模樣。金色的葉片在夕陽的映照下,泛著溫暖的橙紅色,紅墻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游客們漸漸散去,只留下幾片落葉在風中輕輕打轉。此時的景致,倒有幾分洪亮吉 “清磬幾聲催夕照,疏香十里點朝衣” 的意境,只是將禪院的清磬換成了都市的低語,更顯煙火氣與歷史感的交融。
![]()
站在這里,看著故宮的輪廓在暮色中漸漸模糊,聽著遠處傳來的零星鳥鳴,突然明白為什么人們會對西華門的銀杏如此執著 —— 它不僅是一道美景,更是一種 “儀式感”,是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自己尋得的一份與自然、與歷史、與詩意對話的機會。
![]()
北京的秋天還在繼續,西華門的銀杏還在綻放著最后的光彩。如果你還沒來得及去看看,不妨趁著這個周末,放下工作的忙碌,帶著家人或朋友,去感受那 “黃金瀑布映紅墻” 的驚艷,去體會 “滿地翻黃銀杏葉” 的詩意,去珍藏屬于這個秋天的獨家記憶。畢竟,這樣的美景,這樣的詩意,一年只有一次;這樣的秋天,錯過了,就要再等一整年。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