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wǎng)絡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最近,中美兩國罕見地發(fā)出一致的撤僑警報,這在競爭激烈的大國博弈中極不尋常。
就在不久前,法國軍隊才剛剛卷起旗幟,灰溜溜地撤出馬里,俄羅斯也因自顧不暇選擇收縮。
馬里到底是什么情況?大國為何會集體后撤?
![]()
2025 年 10 月的馬里,安全警報不斷拉響。10 月 24 日,美國國務院在一天內兩次更新安全警示,將馬里旅行風險升至最高級 4 級,明確 “所有非緊急美國政府人員及家屬需立即撤離”,同時暫停所有赴馬旅行許可。通告指出,首都巴馬科周邊武裝襲擊頻次較 9 月激增 300%,通往國際機場的三條主干道已發(fā)生 7 起針對外國人的伏擊,造成 3 名外籍人員死亡。
![]()
中國的撤僑行動更顯緊迫。早在 7 月中資糖廠遇襲后,使館已發(fā)布安全提醒;10 月 31 日,武裝組織控制邊境口岸切斷補給線,使館正式啟動三級應急響應。此次撤離面臨多重難題:巴馬科機場單日最大疏散能力僅 500 人,而采金、鋰礦領域需撤離的中方人員超 2000 人,三條陸路通道均被 “伊斯蘭與穆斯林援助團”(JNIM)封鎖。
![]()
使館協(xié)調馬里政府與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開辟臨時通道,沿途設 11 個補給點,配備防彈車與急救包。即便如此,最后一批從古拉米納鋰礦撤離的人員,仍遭遇 3 次路邊爆炸,耗時 72 小時才抵達機場。1200 余名中國公民通過包機或中轉尼日爾、塞內加爾安全撤離。
兩國同步撤僑的背后,是馬里的全面危機。德國智庫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駐巴馬科負責人烏爾夫?萊辛 11 月 2 日分析,巴馬科已陷入燃油危機,加油站隊伍長達數(shù)公里,80% 區(qū)域因缺油斷電,商店停業(yè)、學校停課“民眾儲備將盡,軍政府無力應對,局勢隨時可能崩潰”。
![]()
中資成目標,戰(zhàn)略資產(chǎn)受損
中資企業(yè)在馬里的遭遇是局勢惡化的縮影。5 月 17 日,納雷納金礦兩名中國員工換班時被綁架,6 月初獲釋,但綁匪明確要求 “中資撤出礦區(qū)”;6 月 23 日,布古尼礦場 5 名中方技術人員遭劫持,企業(yè)被迫停產(chǎn);7 月 12 日,卡伊區(qū)中資水泥廠遭縱火,價值千萬美元的設備被毀,現(xiàn)場留有 “清除政府勢力” 標語。
沖擊最大的是贛鋒鋰業(yè)的古拉米納鋰礦。該礦累計投資超 10 億美元,計劃 2026 年量產(chǎn),是中國新能源供應鏈關鍵布局。9 月 18 日,JNIM 用自殺式無人機空襲礦區(qū),雖無人員傷亡,但選礦設備被炸毀。安保公司事后透露,兩周前已收到 “針對中資鋰礦的威脅”,卻因協(xié)調不暢未處置。極端組織隨后發(fā)布視頻,將中資項目列為 “重點清除目標”,稱 “中資是軍政府經(jīng)濟支柱,必須摧毀”。
![]()
中資遇襲是武裝勢力擴張的體現(xiàn)。9 月起,JNIM 系統(tǒng)性襲擊燃油車隊,控制馬里與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的 4 個邊境口岸,切斷 85% 燃油進口與 70% 糧食通道,還在尼日爾河布水雷阻斷航運。聯(lián)合國馬里特派團(MINUSMA)10 月 28 日報告顯示,馬里北部 70% 國土脫離軍政府控制,全年沖突致 1.77 萬人死亡,三分之二發(fā)生在 2020 年后。
![]()
大國后撤,法國撤軍與俄收縮
在馬里失控前,美俄歐已陸續(xù)退出。法國作為最早介入薩赫勒的西方國家,2024 年底啟動撤軍,2025 年 9 月 15 日完成撤離。駐馬法軍從巔峰時 5100 人減至零,遺留的加奧軍事基地被武裝分子占領,彈藥庫遭洗劫。法國防部聲明僅稱 “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法媒披露,2024-2025 年法軍傷亡超 200 人,卻未遏制 JNIM,國內厭戰(zhàn)情緒迫使撤軍。
![]()
俄羅斯的收縮更被動。曾支持馬里軍政府的瓦格納集團,2024 年因內部動蕩減少存在,2025 年 6 月基本撤出。8 月 12 日,武裝分子洗劫瓦格納基達爾營地,俄制 RPG-7、輕機槍流入 JNIM,后續(xù)用于封鎖中資礦區(qū)。俄外交部 7 月聲明僅提 “調整顧問部署”,但駐馬使館人員從 2023 年 45 人減至 11 人。
美國雖未駐軍,10 月也戰(zhàn)略收縮。10 月 16 日,美國務院宣布將對馬援助從每年 1.2 億美元減至 3000 萬美元,取消 11 月 “燧發(fā)槍” 軍演,僅留 50 名軍事顧問。美方官員透露,撤資因 “非軍事人員安全無保障”,且美國在中東、烏克蘭的投入難以支撐多線布局。
![]()
2020 年政變后的治理崩潰
馬里局勢崩塌非偶然,是 2020 年政變后治理失效的結果。2020 年 6 月,“6?5 運動” 聯(lián)盟抗議時任總統(tǒng)凱塔,伊斯蘭教長馬哈茂德?迪科動員民眾,促成 8 月軍事政變,上尉阿西米?戈伊塔掌權。
戈伊塔承諾 2022 年 2 月選舉,卻多次延期。軍政府為鞏固權力,聯(lián)合瓦格納打擊叛亂,卻被指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遭國際批評。更致命的是,馬里與西非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ECOWAS)關系破裂,失去區(qū)域援助,只能與布基納法索、尼日爾軍政權合作,效果有限。
![]()
內部矛盾加速崩潰。2020 年參與政變的 5 名上校出現(xiàn)裂痕,國防部長薩迪奧?卡馬拉被視為替代者,軍政府內耗嚴重。流亡阿爾及利亞的迪科與 JNIM 勾結,武裝分子呼吁迪科回國談判,形成 “反政府聯(lián)盟”。JNIM 作為基地組織關聯(lián)團體,在控制區(qū)實施伊斯蘭教法,目標建立 “塔利班式政權”。
![]()
美俄歐的后撤留下深刻教訓。法國的經(jīng)歷證明,軍事介入難解決治理與貧困根源,反而因平民傷亡引發(fā)反感,陷入 “越反越恐”;俄羅斯依賴瓦格納的代理人模式,撤離后權力真空被極端組織填補,暴露短期性缺陷。
中資遇襲揭示經(jīng)濟合作的安全風險。中國在馬投資聚焦能源基建,卻因當?shù)刂卫硎П粯撕灮癁?“政府延伸”。這提醒跨國企業(yè)在高風險地區(qū)需完善預警,且經(jīng)濟合作要同步推進民生與治理。
![]()
結語
美國收縮反映全球戰(zhàn)略失衡。在中東、烏克蘭的投入,讓美國無力兼顧薩赫勒,被迫放棄影響力,顯示單極霸權在多極化時代的局限。聯(lián)合國助理秘書長延恰 11 月 3 日安理會會議指出:“馬里危機非軍事問題,而是治理、發(fā)展與包容的問題,外部力量無法替代本土解決方案。”
截至 11 月 4 日,巴馬科燃油危機持續(xù),JNIM 與軍政府對峙未緩。中美撤僑近尾聲,但中資遺留設備需保護,美俄歐撤離也給薩赫勒安全留下變數(shù)。馬里的動蕩證明,治理失效的土壤上,外部干預難結穩(wěn)定果實,這是大國此次得到的沉重教訓。
參考信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