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各位讀者朋友,今天這篇文章由言叔執筆,帶大家深入剖析安世半導體這場牽動全球芯片格局的跨國博弈。一家由中國資本全資控股的荷蘭企業,靠著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實現了業績騰飛,卻突遭東道國政府強行接管股權。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強勢舉動非但未能如愿以償,反而被中國迅速祭出出口管制措施反制得寸步難行。事件中不僅有高管背主求榮的暗流涌動,更有國家間精準較量的戰略博弈,堪稱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的“高能大戲”。荷蘭為何膽敢鋌而走險?中國又是如何一招制敵、反守為攻的?
![]()
2
中資企業遭強搶
要理解這場風波的根源,必須回溯到安世半導體的轉型之路。這家起源于荷蘭的功率器件制造商,主營汽車電子芯片,在被中國企業接手之前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幾乎成為行業內的廢棄資產,無人愿意接盤。
轉機出現在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果斷出手,斥巨資完成對安世100%股權的收購。這筆交易不僅讓安世擺脫了經營困境,更開啟了爆發式增長——短短數年便躍居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市場第三位、國內首位,占據近15%的全球份額,奠定了其在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
![]()
3
此后,雙方構建了一套高度協同的全球分工體系:研發中樞設在荷蘭總部,負責核心技術與產品設計;晶圓制造分布于歐洲多國工廠,承擔前端工藝環節;而最關鍵的封裝測試及最終成品組裝,則全部集中在中國東莞的生產基地完成。
這種“歐洲出圖紙、中國出成品”的協作模式成效顯著,安世的產品不僅滿足了比亞迪、蔚來等本土車企的需求,更打入大眾、寶馬、奧迪、奔馳等國際豪華品牌的供應鏈體系,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原本穩定的商業生態,卻因外部政治干預驟然生變。
![]()
4
轉折發生于去年12月,美國商務部突然將安世的母公司聞泰科技列入實體清單,理由是所謂“潛在軍事用途風險”。盡管此次制裁未直接波及安世主體,但位于荷蘭總部的三位核心管理人員卻率先動搖。
他們出于規避美方連帶處罰的考慮,繞過實際控制人張學政,秘密聯絡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策劃推動安世脫離中資控制,試圖由荷蘭政府重新主導公司走向。本質上,這是在危機面前選擇背叛合作伙伴以自保的行為。
![]()
5
更為嚴重的是,這三人并未向上級匯報,而是擅自推進股權變更流程,企圖實現悄無聲息的權力轉移。然而,這一系列動作很快被張學政察覺。面對內部背叛,他立即采取果斷措施,將涉事高管全部解職,終止了這場內部奪權行動。
本以為風波就此平息,未曾料到這只是更大風暴來臨的前奏。荷蘭方面的意圖顯然不止于個別人員的操作失誤。今年9月,美國正式將安世半導體納入出口管制范圍,于29日發布禁令限制其芯片生產活動。
![]()
6
緊接著,荷蘭方面展現出驚人默契——就在第二天即30日,迅速啟動行政干預機制。當局凍結了安世在全球范圍內30家子公司的所有資產,并通過所謂“企業特別法庭”裁定,單方面撤銷張學政的首席執行官職務。
最激進的一環在于,荷蘭政府強制從聞泰科技手中剝離98.23%的股份,交由第三方機構托管。事后披露的信息顯示,其所依據的法律竟是1952年頒布的《商品供應法》,一部已有七十余年歷史的陳舊法規,竟被重新啟用作為剝奪外資權益的工具。
![]()
7
明眼人都清楚,此舉絕非依法治理,實則是借美國施壓之勢,公然實施資產掠奪。荷蘭或許以為掌控股權即可掌握全局,但他們忽略了一個致命現實:安世真正產生價值的終端環節——封裝測試和成品交付——幾乎全部依賴東莞工廠完成。這一步戰略誤判,注定了后續被動局面的出現。
中國商務部“一劍封喉”
面對荷蘭單邊主義式的粗暴干預,中方反應迅速且精準有力。10月4日,商務部正式宣布: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子公司向境外客戶出口任何已完成的元器件產品。這項看似克制的行政命令,實則直擊對手軟肋。
![]()
8
原因在于,東莞工廠在整個安世全球鏈條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所有由荷蘭設計的芯片方案,需經歐洲晶圓廠加工成裸片后運往東莞,再經過封裝、測試、質檢等工序轉化為可交付使用的成品。如今出口通道被關閉,意味著整條價值鏈的最后一環徹底中斷。
歐洲整車制造商隨即陷入焦慮。安世供應的二極管、晶體管類產品在全球同類市場中占比高達40%,奔馳、寶馬等品牌短期內根本找不到同等性能與認證資質的替代供應商。荷蘭本想借助外部力量壓制中方,結果反將自身與整個歐洲汽車產業推入斷供危機。
![]()
9
眼看產能受制,荷蘭方面竟采取更加短視的應對策略——切斷晶圓供應。10月26日,安世荷蘭單方面聲明停止向東莞工廠提供晶圓材料,并指責中方管理團隊“違反付款協議”。
然而這一說法很快遭到駁斥。11月2日,安世中國公開發布官方函件,明確指出所謂“拖欠貨款”純屬捏造事實。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截至當時,荷蘭安世尚欠東莞基地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應付賬款未結清。
10
更具震懾力的是,安世中國同時宣告:目前庫存充足,足以保障現有客戶訂單延續至年底甚至更久。此番表態徹底粉碎了荷蘭以斷料施壓的圖謀,也暴露了其違背基本商業倫理的形象。
這場沖突被形象地比喻為面包店老板與面點師傅決裂:老板拒絕提供面粉,卻忘了店內售賣的所有面包都是師傅親手制作。自己不具備成品轉化能力,還想通過原料卡脖子反制對方,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
11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在11月1日的例行發布會上明確指出:荷蘭政府對企業正常治理結構的非法介入,才是導致當前全球供應鏈紊亂的根本原因。這一表態切中要害——原本運轉良好的國際合作機制,因政治操弄而全面失序。
連鎖反應已經開始顯現。首當其沖的是本田汽車,其位于墨西哥的主力SUV生產線因缺芯被迫停產。該產線年產能達20萬輛,每日停工帶來的經濟損失以百萬元計。
![]()
12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緊急發出警告稱,若芯片供給持續中斷,歐洲多地裝配線或將面臨全面停擺。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也發聲表示,安世元器件短缺已影響多個關鍵車載系統的量產進度。
市場上甚至出現了搶購潮,眾多車企紛紛尋找替代貨源。但現實極為嚴峻:車規級芯片更換需經歷長達半年以上的嚴苛認證周期,即便找到兼容型號,也無法立即投入裝車使用,難以緩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
13
復刻華為式自救
荷蘭之所以敢于如此強硬,或許是認為離開了他們的技術設計和晶圓支持,中國企業將無法獨立運作。但他們嚴重低估了中國企業的戰略前瞻性。安世中國的應對方式,幾乎完美復刻了華為當年突破封鎖的經典路徑。
安世中國現已宣布進入獨立運營狀態,明確表示不再接受荷蘭總部發布的任何指令。這意味著,盡管對方拿走了法律意義上的控股權,但在實際生產層面已完全失去影響力。那98.23%的股份,實質上已淪為無法行使功能的“空殼股權”。
![]()
14
針對晶圓供應可能中斷的風險,安世中國早已布局備用渠道,正快速與中芯國際、華宏半導體等本土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雖然新供應鏈需要進行工藝匹配和產能驗證,但公司高層公開表示,有信心在明年實現平穩過渡,確保客戶需求不受影響。
這背后是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多年積累的實力體現。過去我們確實在高端領域存在短板,但近年來持續投入已初見成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企業在功率器件市場的占有率已達35%,已不再是任人拿捏的弱勢一方。
![]()
15
聞泰科技在其第三季度財報中也提及此事:盡管安世控制權暫時受限,但股東應享有的經濟收益并未喪失。且前三季度半導體板塊整體表現穩健,若荷蘭方面繼續拖延解決爭端,最終受損的將是安世自身的營收與利潤水平。
回顧類似案例,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華為遭遇制裁后的突圍歷程。2019年被切斷先進芯片供應時,外界普遍預測其業務將崩潰。然而華為憑借自主研發與國產化替代,不僅存活下來,還在5G通信、鴻蒙操作系統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16
安世當前處境與彼時華為何其相似:同樣是外部勢力以國家安全為名進行打壓,同樣是企業早有預案、沉著應對。這類外部壓力雖帶來短期陣痛,但從長遠看,反而加速了核心技術自主化進程。
以功率半導體為例,曾經我們高度依賴進口設備與材料,如今中芯國際的8英寸晶圓工藝日趨成熟,華宏半導體的先進封測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安世此次切換供應鏈,或將帶動更多國產廠商突破技術瓶頸,實現協同發展。
![]()
17
這似乎已成為一種規律:每當遭遇“卡脖子”打擊,相關產業往往迎來一輪爆發性成長。美國與荷蘭原指望通過制裁遏制中國半導體崛起,卻不料成了推動自主創新的強大催化劑。
結語
荷蘭此次操作可謂滿盤皆輸。原本可以安心分享中國市場紅利的合作關系,卻因追隨美國的地緣政治節奏而毀于一旦。強行奪取股權之后才發現,沒有東莞工廠的生產能力,所謂的“控制權”毫無意義。
![]()
18
如今歐洲車企催貨不斷,自身還積壓著10億元人民幣的未支付款項,全球供應鏈混亂加劇,荷蘭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搶來的股權非但沒有帶來利益,反而變成了燙手山芋。
反觀中國方面,從亮明庫存實力、實施出口管制,到啟動備選供應鏈,每一步都穩扎穩打、環環相扣。這份從容不迫的背后,是多年來在關鍵技術領域提前布局所積累的戰略底氣。
![]()
19
歸根結底,商業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摻雜政治算計只會破壞信任基礎。任何試圖用權力手段取代市場規則的行為,終將付出代價。建議荷蘭盡早歸還股權,重啟對話協商機制。否則拖延越久,歐洲汽車產業承受的損失就越沉重,最終買單的仍是自己。
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唯有手中握有備份方案,遇事方能處變不驚;心中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發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