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供水管網作為城市的“毛細血管”,與城市供水品質、居民日常用水等息息相關。近年來,邛崍市聚焦群眾飲水問題和供水薄弱環節,持續推進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升級,暢通供水管網“血脈”,讓居民用水更舒心。
11月3日,記者在城區東街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各司其職、緊密協作,有序開展路面破除、溝槽開挖等作業。
![]()
為啥要改造?答案藏在那些“超期服役”的管道里。據了解,本次改造涉及的供水管網,PE材質、玻璃鋼等管材,因使用年限過長已出現老化陳舊問題,不僅輸水效率下降,還存在滲漏隱患。
![]()
“這次我們全部換上優質新管材,抗壓性和耐腐蝕性都大幅提升,從源頭守住用水安全。”施工方現場負責人徐巍介紹,目前蜚虹大道一側已完成部分管道安裝,接下來將從東街鼓樓、文昌街兩個方向往漁橋推進,近50名施工人員全力攻堅,確保施工進度。
![]()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改造不只是“換管子”,更是一次供水體系的“智慧升級”。作為邛崍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的重要部分,項目除了更新管網,還配套安裝了噪音檢測、智能感知、智能取水消防等新設備新技術。
![]()
“有了這些‘科技幫手’,漏水點能快速定位,管理也更精準。”瑞云水務技術總工任靖賓解釋,管網的智慧化升級將推動城市供水管理向精細化、智能化轉型,助力打造“智慧水務”。
![]()
此外,為最大限度降低對沿線商戶和居民的影響,項目采取現場設置公告牌、搭建圍擋及噴淋降塵等舉措,并提前鋪設臨時管道,確保施工期間居民用水正常、水壓穩定。
![]()
“項目9月已經動工,預計2026年9月全面投用。”市水務局供水與水資源科負責人張林給出明確時間表,“建成后不僅能減少水管故障,還能優化管網布局,提高整個城區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
從“老舊破損”到“安全高效”,從補齊設施短板到賦能城市發展,供水管網的每一寸升級,都是寫給市民的民生答卷。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持續筑牢城市供水安全防線,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供水保障。
記者 | 王生榮 冉定立
編輯 | 廖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